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乾坤公司的“新生季”

宣城日报 2015-11-28 11:23 大字

11月16日,在宣州工业园区乾坤回转支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精密数控中频淬火车床正在对一套即将下线的风电轴承作最后的淬火加工,该轴承直径达4米、重达2吨,是专用于风力发电的“变桨和偏航轴承”,可与5兆瓦风机配套;在包装车间,一套套簇新的巨大的风电轴承,堆放的整整齐齐,正待装车发往目的地——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之一的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据了解,能生产这种轴承的厂家在安徽省仅此一家,可以说乾坤回转支承公司填补了安徽省的一项空白。

看着源源不断下线的新产品,公司董事长李培南长吁一口气。这几年,真是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对李培南这位年逾80的老人来说!当企业走在又一个“十字路口”时,早就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不顾年事已高,再次披挂上阵,背水一战、奋力一搏,带领公司率先成功“突围”,搭上清洁能源——风力发电这趟“快车”。

寒冬季:倒逼企业“调转促” 

乾坤回转支承有限公司是一家老字号的轴承制造企业,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传统制造业走下坡路的影响,公司切身感受到制造业的阵阵“寒意”。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工程机械回转支承市场一路下滑,全国生产厂家有150多家,年产量达60万套,可供全球使用2年以上。然而没有一家企业自愿首先退出,于是打起了价格战,你降价、我降价,最后轴承卖到萝卜白菜价。

回转支承市场在萎缩,主机厂产量在减少,乾坤回转支承公司的订单逐步减少,产量随之减少了一半以上,工厂处于半停产、半生产状态,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为了让企业存活下来,公司采取果断措施,裁室减员、减少产量,压缩一切开支让企业渡过难关。数年过去,市场非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严峻。特别是2012年,让企业雪上加霜的是,一直是公司最大客户的广西玉柴公司,占有公司年供货量60%的份额,突然宣布停产,1000多万元拖欠货款提了50台挖掘机,几乎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企业已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继续生产、继续亏损,要么关门大吉,公司已被逼到非转不可的地步。

阵痛季:企业转什么、怎么转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只有主动顺应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加快企业转型、产品推陈出新,才能抓住在此轮市场重大调整、行业重新洗牌的机遇存活下来,甚至抢得先机。”在工业制造领域打拼数十年的李培南坚定地认为。

转什么,方向在哪?怎么转,路径在哪?这是摆在董事长李培南和乾坤公司面前的首个难题。凭借自己在市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经验和认识,经过周密的考察和深入的思考,在2010年时,李培南就把目标瞄向了风力发电项目。2012年,公司将风力发电变桨和偏航轴承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上报安徽省发改委,并得到批复。

顶住巨大的压力,甚至是来自家人的反对,李培南毅然决定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没有钱,就从银行贷款。公司先后引进CNC生产线,以及数控车床、数控滚道磨铣床、数控高速铣齿机、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镗铣中心、数控中频淬火等精密加工生产设备,上马风电变桨和偏航轴承项目。当年就投资7000万元,购买设备3382万元。

同时,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每年的研发经费200多万元,高薪引进了3位国内顶尖的风电轴承生产技术专家,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成立了“回转支承研发中心”,进行了多项科研合作,其中“无软带淬火项目”被列为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与安徽省国防科技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军民技术转化生产力中心。公司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十分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出系列风力发电、船舶、军工等相关领域新产品。完成9项科技成果转化,并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14年,乾坤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和产品的升级,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实现了“华丽转身”。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住宣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 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本报合肥讯 2月17日下午,参加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住宣省政协委员分别在各自小组中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畅谈发展成就,共商发展大计,积极...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