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皖北一读者搞收藏吃了亏18张第一套人民币全是假货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4-02-14 10:54 大字

本报讯 2月12日,皖北一位热爱收藏的读者张国伦携带自己珍藏的“宝贝”来到合肥,想寻找机会出手变现,可在收藏市场一趟跑下来,老张彻底傻了眼,18张第一套人民币“珍品”竟全是假货。

春节前,本报曾多次刊登“民国纸币”、“第一套人民币”等钱币收藏相关报道。节后一上班,记者就接到张国伦的电话,说自己手头收藏了18张第一套人民币,想对外出售,并请记者帮忙牵线搭桥。

2月12日下午,老张乘车来到合肥,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藏品。记者看到,老张收藏的多为第一套人民币,如“壹佰圆”工厂火车、“壹仟圆”双马耕地、“贰拾圆”立交桥、“伍圆”帆船、“伍仟圆”渭河桥等。根据网上的估价,如果老张收藏的都是真币,那么其价值应高达数十万元。

随后,记者陪同老张一起来到合肥青云楼邮币卡市场。一听说老张手头有“宝贝”,从事收藏交易多年的老板杨国平一下就来了兴趣。但当老张拿出自己的藏品后,杨老板立即就有些泄气。

“不对,一看就不对,品相是很好,但颜色明显不对,图案比较模糊,没有真币那种清晰的感觉。 ”杨老板说。他又喊来其他老板一起鉴别,但大家均表示:“这是假币,而且是造假技术比较低的假币! ”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开始发行,距今已有60多年,经过长时间的流通,磨损和褪色是肯定的”,一位老板告诉老张,“但真币的磨损和褪色肯定是同步的,互相协调的,你收藏的这些纸币褪色严重,但磨损较少,明显是假币。 ”

那么老张这些 “第一套人民币”又是从何处得来的呢?老张告诉记者,这些年他走南闯北,到过不少地方,这些纸币都是他四处收购来的,花费每张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市面上花几十元、几百元怎么可能买得到真货!”杨老板说,第一套人民币年代久远,每个币种都很珍贵少见,别说是市面上,就是大藏家手头上也不多见,不可能在市面上轻易买到。

为了进一步确认真假,记者又陪同老张赶到合肥城隍庙市场寻找买家,但这些藏品仍被认为是假货,无人购买。

合肥古玩城一位收藏专家介绍,鉴别假币最有效的方法,是纸张与票面的颜色鉴别。因为纸张与油墨是工业产品,原材料配比、生产方法、纸与油墨的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和改进,伪造者不可能从伪造纸张,也不可能找到与当时印真纸币一样的油墨和印色油,只能采用现代生产相类似的纸张、油墨与印色油,而且未经自然褪色、变色、其差别必然存在。

当然,对真假币的鉴别,是建立在对实物的反复观察、揣摩、比较的基础上,如果离开这些,纵然理论上滚瓜烂熟,一旦接触实际也就更束手无策、真伪不辨。普通收藏者尤其是农村收藏爱好者在进行人民币收藏时,一定要注意学习相关知识;另外,市场或街头低价兜售的 “珍稀藏品”基本是假货,切勿存有侥幸心理,从而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曹荣

新闻推荐

蛋鸭养殖易操作

返乡青年还在因创业没头绪而烦恼吗?甭担心,“项目推介”栏目让您“马”上有“点子”。本周,记者将继续从合肥创业项目库中精选两个适于农村青年的小成本、易实现的创业项目,供大家参考。感兴趣的读者...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