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肥:大湖名城处处皆绿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3-10-29 11:08 大字

林在城中,城在林中,金秋十月的合肥,不管是走在大街小巷还是穿梭在田野乡间,处处洋溢着绿色的生机与活力,彰显着这个生态城市的动人魅力。

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过程中,合肥市秉承“一湖一岭、两扇两翼、一核四区、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生态体系,以农村大规模植树造林为抓手,积极推进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上路、森林入村、森林覆岭、森林环湖工程,重点抓好环巢湖、江淮分水岭、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等周边区域规模大、标准高、带动性强的市级林业重点工程。

处处皆绿,印证了“大湖名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梦想与决心。

创森,屡破历史记录

1993年,合肥市编制了《合肥市大环境绿化规划(森林城建设)》。自此,建设森林城市,成为了二十年来合肥人民矢志不渝的梦想和追求。

2000年,该市被确定为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城市。2002年,被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累计造林近60万亩。 2010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十二五”植树造林100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目标,这是该市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任务最艰巨、影响最深远的造林绿化工程。

如今在合肥,路修到哪树就种到哪,水环境治理到哪绿化就跟进到哪,建成区拓展到哪公园绿地就布局到哪。从提出“十二五”规划开始,全市共完成城区绿化3700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40.3%,绿化覆盖率达到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平米,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同时,合肥市的农村造林也在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011以来,三年累计完成造林76.6万亩,其中,2011年16.86万亩,相当于过去五年的总和;2012年更是达到了24.4万亩,再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完成35.37万亩,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此外,合肥开创了认建认养的新模式。大蜀山森林公园西扩工程建设,全市共400多个单位、10万余人参加了认建认养,筹集社会资金900余万元,。 2013年3月成立市及各区“护绿使者”志愿服务支队,“护绿使者”现已达2000余名。

造绿,创新多种机制

合肥市山地面积小、林地资源不多,要实现造林绿化的跨越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地从哪来、树往哪栽,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从非林地上挖潜力。

然而,仅靠农民一家一户经营,其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造林绿化发展的需要。为此,合肥市创新政策,依靠市场化思维、产业化办法,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加快本地、外地的林业存量资源和外部生产要素流入,形成了政府、社会、企业、大户和农户“一起上”的良好局面。

为完成助农增收的目标,合肥充分发挥乡镇主体作用,开展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环境营造、服务保障,在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同时,还鼓励企业、大户和各种形式的群众造林,并强化投资造林绿化的企业、大户和农户的经营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自主经营权。

同时,该市实行了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机制创新,按照“树随田走,谁栽谁有”、“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提出“不栽无主树,不造公有林”,把林木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真正落实给企业、大户和农户。

通过招商引资和林业兴农,合肥市的绿色经济已形成自己的 “体系”: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65万亩,较10年前增长9倍,年销售突破35亿元。全市经济果林面积突破20万亩,结果面积突破10万亩,年产量近8万吨。

因此带来的森林旅游业也日新月异。该市全年森林旅游人数达300万人次,收入达5.8亿元。肥西三岗利用丰富的苗木花卉资源,建成40多处农家乐休闲观光景点,其中8家被评为省级森林旅游人家。2012年,全市林下经济已达1.35亿元。

持续增长,“886”行动再发力

近三年来,合肥已经累计完成造林70万亩以上,完成城区绿化340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今后4年合肥每年要完成30万亩左右的造林任务。面对新的目标,合肥该如何发力?

合肥市委市政府果断给出了回应——实施“886”城市森林增长行动,即主城区构建8河8湖带状绿化带;打造6片单体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森林公园;打造30分钟都市生态旅游圈,即从城市环道内,半小时内可以到达所有“886项目”。其中,大蜀山被定位为“合肥中央森林公园”。

“由于地处江淮分水岭缺林少绿地区,受到自然、地理、历史条件等制约,我市造林绿化仍然任重道远。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梅国胜表示,今后城区绿化还将按照“增绿添彩、提升品质”的要求,实现绿化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同时,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题,以“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为主要内容,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绿化效果。

梅国胜认为,在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既定目标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翠环绕城、林带穿境、林城交融、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山水相映等具有合肥特色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完善以苗木花卉为重点的林产业发展,建立特色明显、效益较高、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完善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底蕴,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森林文化体系。 “只有承载着光荣与梦想再出发,继续推进森林合肥建设,才能谱写出发展的新篇章,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说。 本报记者王逸群

新闻推荐

庐阳兑现计生奖励700万元

本报讯 合肥市庐阳区今年进一步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在奖励优惠政策上提标扩面。截至目前,全区已兑现各类奖励资金近700万元。今年以来,该区发放第一批独女户独生子女保健费399.5万元,12428户符...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