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秋、国庆将至,落实中纪委禁令成效如何,记者连日暗访了部分机关和单位宿舍的传达室——把住“门”过“廉节”

安徽日报 2013-09-17 00:13 大字

本报记者 聂扬飞 朱胜利 吴林红

传达室谢绝寄放——

“送礼品的现象基本上看不到了”

9月16日上午9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三孝口的省人社厅大门外。从9点到10点,记者看到先后有10多辆轿车和20多位行人进出,都没有看见携带礼品情况。 9点46分左右,有一对男女拎着四五盒月饼走进大门,保安当即上前拦住并询问,得知对方只是借道前往宿舍区的附近居民后,才予以放行。

“领导多次在会上强调不许中秋、国庆请客送礼,送礼品的现象基本上看不到了。”一位姓陆的保安告诉记者。在他身后的墙上,贴着白纸黑字的醒目告示:保安岗位,谢绝寄放私人物品。

“现在的确感觉门卫制度比以前更严格。”一位机关干部告诉记者,不久前他携带一箱酒到单位,准备下班后带去亲戚家,本打算在传达室寄存一下,但仍然被拒绝。

上午10点半左右,记者来到省教育厅,这里进出人员更加频繁,大部分都是拿着文件袋或文件。该厅传达室位置正在施工,记者咨询了临时设立的登记台,是否可以寄存礼品,得到否定的答复。

机关有了严要求——

“谁对送礼的人放行,谁就下岗”

9月16日上午,省国资委办公楼一楼大厅人来人往,管理人员不时拦住外来人员,要求先登记再入内。管理人员许先生告诉记者,中秋节快到了,他们特别注意来送礼的人。“委里下了文件,谁对送礼的人放行,谁就下岗。”他指着大厅一角安装的摄像头说:“你看,这里有监控,我们不敢疏忽。 ”

走进大厅门旁的传达室,记者看到墙上贴着禁止公款送礼请客的规定。

值班的王师傅说,今年不让人在门卫室存放礼品了,“即使放在这儿,也没人敢下来拿呀”!他指着放在桌上的两个纸盒说,像这样的包裹都是工作人员自己网上购买的物品。

记者在省国资委逗留了半个小时左右,没有发现带着礼品上楼的人。在机关门前的停车场里,也没有发现装载礼品的车辆。

在省国资委旁开小店的乔大爷告诉记者,往年这时候都有人来送礼,但今年还没有看到这种现象。“从中央到地方,都严查过节送礼的,风气确实转好了”!

各宿舍区宽严不一——

“现在有禁令,大多不敢公开送礼了”

机关送礼“门难进”,宿舍区情况怎么样?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几个机关干部集中居住的宿舍小区。

9月15日下午5点左右,记者来到合肥市政务新区天鹅湖畔小区,问传达室的两位保安:“是否可以寄存一些礼品,一会儿有人过来拿? ”

“上面有规定,不让放东西。 ”其中一位保安告诉记者,“传达室里有监控,如果被查到,我们是要挨罚的。 ”记者透过传达室的玻璃门看到,几平方米的空间里,除了视频监控、电话、登记本和一排水瓶外,基本上空空荡荡。

但并非所有小区都如此严格。记者同样以寄存礼品为由,敲开位于环城南路的某厅局宿舍区传达室。值班保安爽快地答应请求,他告诉记者,往年送礼的人多,经常有人将礼品存放在门卫室里。今年厅里下发了文件,厅领导又多次要求干部不准收受礼品,所以平常来存放礼品的少了很多。他感叹说:“现在查得严,很多人都不会将礼品存放在门卫室了。 ”

群众充满期待——

“希望坚持下去,不搞 ‘一阵风\’”

“以前每到逢年过节,都能看到一些机关单位或宿舍小区门前车来车往,传达室里堆着各式各样的礼品,群众对此多有意见和议论。 ”在省属企业工作多年的项先生说。现在总体情况有较大好转,希望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不搞“一阵风”。

“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利用节日搞不正之风,但现实中难以完全避免。 ”采访中,合肥市某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中秋,还是有些辖区单位或企业,上门送些月饼或月饼券等礼品。“遇到这类情况,是不能收的,但是当面拒绝也不好意思,所以这段期间,我都尽量外出,不呆在办公室。 ”

但躲也不是办法,只有刹住请客送礼风,才能使收礼的和送礼的都得到解脱。在合肥经商的郑先生说:“我们挣点钱不容易,希望有关部门要多出实招,狠刹歪风,让收礼的不敢收、送礼的不敢送,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

新闻推荐

这个中秋节,豪华包装下的天价月饼几乎消失、豪华奢侈的中秋晚会集体“瘦身”;而“中秋游‘末班车\’”“中秋‘回家看看\’难”“以房养老”等热词,也成为百姓密切关注

【热词一】“简约”中秋与春节一样,中秋节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节日,有着合家团圆、共赏明月的传统。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人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在“人情...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