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赛靓 家家比美包河区乡村像城里一样搞卫生
[开栏的话] 建设一个整洁、良好、健康的乡村环境,是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安徽省各地借“农村清洁工程”、“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契机,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新做法、好经验。自本期起,本报特辟“记者走基层 乡村访环境”专栏,敬请关注。
每天早晨一睁开眼,门前屋后,杂草已被铲除,垃圾已被运走,沟渠清如月,路面净如镜……记者近日走基层发现,合肥包河区独创城乡环卫一体化,让乡村和城市一样靓起来。
家家干净村庄美
12月25日,记者走进大圩镇沈福村和新民村,这里气派的小洋楼一座挨一座,但没有城市的喧闹,也没有飞舞的垃圾袋,笔直的水泥路上,没有一丝尘土,房前菜地里,看不见杂草。
陪同记者采访的镇干部说:“这可不是表面工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经得起检查。 ”记者随即走进一户人家,锅碗瓢盆,桌椅床凳,摆放有序。后院里,几只母鸡圈养在墙角,一堆柴草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边。
听见响动,屋主人孔德芳下楼来:“现在环卫工人每天都来打扫,门口干净了,自己家就更不能搞脏了,垃圾都放进垃圾桶,集中送到堆放点”,顺着她指引的方向看,村头空地上静立着五只标准化垃圾桶。
城乡环卫一体化
“这些标准化垃圾桶、电瓶保洁车都是环卫配套设施。 ”大圩镇宣传委员姜小飞介绍,该镇农家乐旅游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但此前环境卫生也不好,存在着“路面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治理靠突击,垃圾到处洒,上级来检查,垃圾大搬家,钱虽不少花,难改脏乱差”的现象。
为此,包河区独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做法,该区副区长汪功胜告诉记者,为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全区实行“户集—村收—镇(街)转运—区集中处理”的模式,每个街镇建一座转运站。
同时,该区要求,各村(居)要按在册人口400:1的比例配备村(居)级保洁员,主要负责村(居)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乡村旅游景区、河道、公厕保洁及垃圾清运。街镇要统一为保洁人员添置服装和工具,每名保洁员也要配备1辆生活垃圾收集三轮车。
据统计,目前包河区五个街镇49个村居全部建立了保洁站,全区共配备环卫工人533名,配备垃圾桶6517个,电瓶保洁车60台。五个街镇环卫基础配套设施投入达2000万元。
好环境育出新风尚
焕然一新的生活环境也带来村民精神面貌的转变。
今年62岁的程书莲老人,无儿无女,和老伴俩相依为命。老人患有心脏病,但依然坚持每天将两间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搞卫生,门口都是自己扫,不想麻烦环卫工人。到处都干净,我们哪能拖后腿! ”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有些村民不仅管好自家的房前屋后,还变成了义务宣传员,主动劝导他人讲文明讲卫生。
为了树立讲文明讲卫生的新风尚,区里又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清洁家庭等评比活动,每年评选出20户“清洁家庭”,授予荣誉匾牌;评选出6个先进村(居),分别给予5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奖励。
本报记者张玉芳
新闻推荐
安徽省今年再建十家农商银省联社三届二次社员大会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省联社三届二次社员大会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