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抗洪精神:搏击洪流众志成城
在四周水塘和农田的簇拥下,西田坡庄台从平地里陡然升高,犹如一座超大型的田园式“城堡”。“城堡”四周是钢筋水泥加固的斜坡,一条笔直的柏油公路连接庄台内外。
西田坡庄台上住着24户人家、51口人。闲时,老人们喜欢坐在庄台中央的凉亭里聊天。凉亭的附近,有一家别有风味的农家乐饭店“西田坡人家”,今年5月刚开业。
庄台,是淮河流域独特的村落形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当地村民为抵御频繁侵袭的洪水,一次次将居住的地方垒高。经年累月,人们日常居住的村落就成了高高的庄台。
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蒙洼蓄洪区里,像西田坡这样的庄台一共有77个。围绕庄台的是大片大片肥沃的田野。
没有洪水的年份,这些土地上的农作物滋养着世世代代在这里勤劳耕作的人们。一旦淮河遭遇水灾,水位达到某个临界点,王家坝闸就会开闸行洪。整个蒙洼蓄洪区顷刻间将会变成汪洋泽国,即将收获的庄稼也会颗粒无收,庄台则变成洪水中的“孤岛”。
舍小家,保大家。蒙洼淹了,下游的城市和重要的工业企业则会安然无恙。这是与洪水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抗洪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江、大河流域常常成为水患的多发地,长江、淮河一带“隔三岔五”就会遭遇洪水袭击。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降服了洪魔,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期间,安徽合肥一位名叫余涛的理发师“意外”地登上了热搜。作为合肥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余涛随队出征驰援河南。为此,他不得不与预约了他的顾客“爽约”。
这一幕与一年前合肥遭遇暴雨期间发生的事情何其相似。去年7月,55岁的河南志愿者冷中玉跨越600多公里,辗转20个小时,冒雨来到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大堤,主动要求加入防汛一线。
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前后方步调一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中华儿女的力量集结在一起,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
今年6月29日,王家坝抗洪纪念馆新馆在离阜阳市王家坝闸百米处建成揭牌。纪念馆中,一个展现干部群众和官兵合力抗洪的雕塑引人注目。
“无论是人民子弟兵,还是各级政府、专业机构、社会爱心人士,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洪水的精神,每次回想起来都让人激情澎湃。”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馆长马奔说。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提起抗洪精神,人们忘不了1998年那场肆虐大地的洪水。
那一年,还是少年的杨飞,目睹了九江特大洪水中抗洪战士舍身挡水的场景。
2006年12月,杨飞参军入伍。去年,安徽六安市固镇镇遭遇洪水。已是安徽省军区六安军分区公勤班班长的杨飞,驾驶冲锋舟赴“孤岛”救人。休息时,他头枕着一瓶矿泉水睡觉,为的是“瓶倒即可醒,醒来接着干”。
同滚滚洪流英勇搏斗,英雄辈出。抗洪英雄沈恩久,在1982年的淮河抗洪抢险中,不顾危险跳入洪水封堵管涌,最终累倒在大堤上。压不垮的钢铁战士郜登福,在1991年洪水大转移中,以过人的本领搜救出16名落水群众……
去年,安徽庐江县遭遇百年一遇洪灾,石大圩连河段突然出现漫堤溃口,一艘承担搜救村民任务的冲锋舟遇到漩涡发生侧翻。坐在冲锋舟上的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和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党委副书记王松,不幸牺牲。
“没有他,就没有我们。”被陈陆从大水中救出的孕妇解启霞热泪盈眶。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金秋时节,重建后的庐江县连河村,焕然一新。一望无垠的稻田生机盎然,集中成片的鱼塘波光粼粼,改造一新的房屋成排连片。这里曾是2020年特大洪水中庐江县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离王家坝闸不远的红亮箱包公司,缝纫机器正响个不停。这个有着130名员工的扶贫车间里,62人属于“脱贫就业人员”。外出务工后返乡创业的总经理王恒亮说,今年公司产值预计突破2000万元。
离西田坡庄台几百米远的阜南老观生态农业公司芡实基地里,漂浮在水面的绿色芡实一望无际。基地负责人钱会明说,去年受灾后,有关部门及时按标准发放了补贴款。洪水退后,他们养了500亩鱼虾进行自救,今年3月又种下芡实新苗。“目前芡实长势较好,今年的第一批芡实鲜果即将上市。”
这是王家坝闸第16次开闸后的第二年,一切又恢复成了原样,而且展现出更蓬勃的生机。
王家坝镇互助村陈郢子庄台有一棵椿树,当地人称这棵树为拐弯树。这棵树40多年前种下,后来屋主在翻建房屋时锯掉树头仅留下树桩。不曾想,这棵树于断头处长出新枝,拐了一个弯绕过房檐向上延伸。
当地人说,这棵树像极了蒙洼人的精神,历经磨难,永不言弃。
新闻推荐
赵迎春,庐江县人大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刘鸣,包河区万年埠街道人大工作者:《听我说,百万雄师过大江》徐梅生...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