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残疾人需要互帮互助”

安徽日报 2016-03-02 15:10 大字

■ 本报通讯员 钱良好

早春二月,天气渐暖。早上5时多,天刚微微亮,庐江县47岁的聋哑人王勇就骑着电动车来到店铺,熟练地卸下修车的工具,摆放好小板凳,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王勇的店铺位于庐江县庐城镇塔山繁华地段,店门口停了不少自行车和助动车。装链条、打气、补胎,完工后,不会开口说话的他在小黑板上写上收费价格,顾客带着笑容推车而去。

采访王勇时,笔者也是通过小黑板用文字与他交流。王勇10岁时一次高烧,导致了听力损坏并失去了语言功能。父母带他四处求医,花费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10万元的债务。王勇从小就理解父母的艰辛,拜师学习修车技术,一方面为了养活自己,一方面为家庭分担负担。

王勇的右手先天残疾,不能灵活运动,右手的无名指在儿时劈柴时被砍刀截去了一半。因此他修车时常常要用牙咬住螺丝,配合左手完成动作。“刚学修车时,连平衡都掌握不好,手被割破出血是常有的事。 ”王勇写道,学补胎时,因为一只手没法固定,他就用嘴巴咬住橡胶圈。一只轮胎补下来,嘴唇都咬破了。冬天气温低,断指因为血脉不通畅容易长冻疮,奇痒难忍,他就用纱布裹住长冻疮的部位,坚持修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1年,王勇终于学得一手修车好手艺,在庐江县残联的帮助下,租了一间临街店面。由于他修车技术好,收费合理,生意日渐红火。此后,王勇还清了家里的欠款,还收获了爱情,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 2013年,他参加了合肥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说话间,一位开三轮车的残疾人过来修车,王勇只收了成本价,“我知道残疾人不容易,一些小修小补,或小配件,一般都免费了。我们残疾人需要互帮互助。”王勇写道。

环顾王勇的修车铺,面积不大,约7平方米。“这里免费传授残疾人技能,鼓励他们创业,提供吃住的同时,还支付工资。 ”王勇写道。

残疾人小林曾在一家工厂做塑料美甲,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但工资很低。去年5月,听说王勇的修车铺免费传授残疾人技术,他便来到了修车铺。 “没想到,第一个月,勇哥就给了我700元的工资,比之前强多了。 ”采访当天,在店里工作的小林告诉笔者。

15年来,这间小小的修车铺里,陆陆续续来了近130位残疾人学徒。他们当中,有一些已学有所成,回家乡开了修车铺。

一些市民的支持,也让王勇的信念更为坚定。在学徒们住处的一块空地上,摆放着30多辆各式电动车。其中大部分都是市民送的。“他们乐意将废旧电动车往这里送,以便新来的学徒能进行模拟‘实战\’。 ”看着这些电动车,王勇笑得一脸灿烂。

新闻推荐

补齐“短板”农村电商才能健步前行

线上交易离不开线下配套服务,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应从农村物流体系建立、农产品供应端管理、电商创业平台搭建等薄弱处入手,着力做好线下配套服务——本报记者 朱胜利 本报通讯员 袁勇打通农村物流服...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