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出土地“细碎化”障碍粮食种植管理出现“职业农民”

江淮时报 2014-01-17 09:20 大字

[摘要]粮食种植管理出现“职业农民”

近年来,随着务工收入的提高,散户粮食种植效益与务工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谷贱伤农”的同时出现了粮田撂荒,在这种局面下,安徽省农村走出土地细碎化经营阻碍之路,各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形式不断涌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渐增强。

本报讯 散户种粮耗时费力,田地荒芜现象严重,相对于散户,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有利于稳定扩大耕种面积,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桐城市大户种粮面积53.83万亩,产量2.7亿公斤,占到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51.54%、64.65%。

此外,调查数据还显示,近几年来,由于规模种植的扩大,聘用雇工数大增,安徽省农村出现了专为粮食生产规模户管理田地的“职业农民”,他们的年收入一般在2-3万元,高的可达10万元。

根据调查测算,在安徽省农村一个劳动力承包50亩土地种植水稻,在正常年景下,1年的收入就相当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算上复种指数,其收入则要高于城镇居民。如对庐江县3户种植100亩左右种粮大户调查,2012年每户种粮收入达到10.7万元,是一般农户的5倍,是外出农民务工者的4倍。

粮食规模种植可以从两方面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承包费收入。随着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的不断增大,土地租金也水涨船高,据调查资料显示,一般每亩地租在300元,最低也不少于200元,少数地方竞价能超过600元。这样一算下来,大部分农户将土地租出后的纯收入比自己耕种要高,还能腾出时间来挣得额外收入。二是给粮食生产规模户打工增收。规模种植对农业劳动力产生了大量季节性的需求,给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提供了新的挣钱门路,每人每天可以挣到80-100元。在粮食生产规模户多的地方,普遍存在农忙时找工难现象。

调查认为,散户种粮耗时费力,田地荒芜现象严重,相对于散户,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有利于稳定扩大耕种面积,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首先,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可以通过“小块变大块”消除田埂,通过平整土地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消除过多的沟渠、路网,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定扩大耕种面积。其次,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可以大量减少季节性抛荒,稳定提高复种指数,种植粮食意向强,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从庐江县的情况来看,就是一个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2011年庐江县50亩以上种粮大户1509户,粮食种植面积为45.3万亩,粮食总产达2亿公斤;2012年,全县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820户,耕地面积为36.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为49.57万亩,粮食总产22.2万吨,种植模式多为麦-稻或一季稻模式。

(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扎实督办好每一份提案

今年以来,安徽省各地政协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坚持“立行立改立办”的原则,切实加大政协提案督办力度,回应委员和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庐江县政协督办面过半今年,庐江县采取...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