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发明家的“秸秆气化”路

江淮时报 2013-11-08 09:26 大字

几年前被称为 “致富新捷径”的秸秆气化炉骗局如今仍然令人谈炉色变,甚至一些科学家对这项技术也判了“死刑”。然而今年3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全球清洁炉灶联盟第三届世界年会上,来自安徽合肥的秸秆气化技术发明让与会的四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和代表大为震惊。而攻克此项世界难题的技术是出自一位农民企业家之手。他就是合肥市政协常委吴正仓。

种葡萄立下“生死状”

采访吴正仓是10月18日,他刚刚给肥西县高店乡农户上完秸秆气化培训课回来。土生土长的农民出身,身材魁梧、言语朴实,40岁的吴正仓仍然保持着农民的本色。

吴正仓少时家里很穷,三间茅草棚摇摇欲坠。父母残疾,三个孩子他排行老大,从小立志穷则思变。1988年,上高中的他看到一则 “种葡萄当上万元户”的消息,第一次萌发了创业的冲动。于是给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写信,准备到萧县购买种苗未果,又辍学到安徽农学院培训,期间经历很多挫折。尤其是将家里承包的粮田番种“不能当粥也不能当饭”的葡萄,这种在当时当地绝无仅有的冒险做法,简直被家长视为大逆不道,也被乡亲们另眼相看甚至嘲笑。但是小小年纪的吴正仓此意已决,与家庭签订“生死状”,分家分出自己名下的承包土地种葡萄,将来没饭吃饿肚子与家庭无关。 “最难的时候连死的心都有。 ”吴正仓义无反顾,整天泡在葡萄地里,并买来大量的技术资料,向专家请教,刻苦钻研栽培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就收入7000多元,距离“万元户”仅一步之遥,从此改变了家庭命运,不到18岁就理所当然地做了当家人。

从种葡萄到办乡村旅游农庄,再到为葡萄种植户做技术服务,带动全村人种葡萄,带动周边乃至庐江县同大镇葡萄基地的发展,他一步步走来,已经成为葡萄种植的技术专家,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王。

十个博士生与一个“博士后”

然而,吴正仓内心永不安份。近几年每到收割季节,秸秆“焚烧”与“禁烧”大战上演,农户无奈,村干部更是苦不堪言。 “过去庄稼地里的秸秆就是宝,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废物。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吴正仓知道,盖房子修房子要用,余下的除了喂耕牛和猪饲料后,供应家庭烧火做饭的,几乎所剩无几了。现在只有焚烧,否则无法再次播种。吴正仓心里想,能不能把秸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呢?吴正仓开始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时他第一次接触新名词——生物质能。于是他买了大量的关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方面的科技书籍,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闭门学习,如饥似渴。

2008年7月,吴正仓开始奔走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求教于专家与教授,寻求秸秆生物质的开发与利用途径。虽然一次次的碰壁,不计其数地吃闭门羹,但吴正仓始终坚信,合肥有中国最好的科学技术科研基地,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一定要让这个难题在合肥得到解决。一颗勇敢的心,让他东奔西走寻遍了那个秋天,走进冬天。因为没有专家与教授来参与这项科研,寻找其他力量的想法由然而生。 2008年底,吴正仓拿出所有积蓄开始研发。在很短的时间里,招聘来机械设计、机电自动化、化学工艺、热能等相关专业10多名博士生,组建团队,租赁孵化站,开辟实验室,并成立安徽喜阳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秸秆生物质能源气化炉。吴正仓调侃说,他们是博士,我是“博士后”,我的任务是为博士们做好后勤工作。

科技骗局引发心理震动

秸秆气化是将秸秆压缩成生物质颗粒,然后通过制气室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采用干馏热解及化学氧化反应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秸秆气化过程中焦油如何处理,裂变气体如何着燃,是气化炉的关键技术,也是最大的技术难点,有解决的可能吗?他和科研小组收集和参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外文资料等,反复推敲,反复做模型实验。

2009年4月13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爆光了上海武汉秸秆气化炉诈骗事件,连续5天的负面新闻追踪报道给吴正仓研究小组以巨大的震动。4月18日,吴正仓带领小组骨干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炉具专委会第三届年会,通过此次年会,寻遍专业人士等,得出的讯息是 “生物质气化,难! ”会后,小组成员又去参观了在此之前一直在做宣传报道的清大超能这家公司,花费了高昂门票才看到的点火演示,其实也是一场骗局。 6月10日,通过网络信息,从各地购买的七八个算是最好的炉具回到公司,开始试验,得到结论,还是和电视里曝光的一样。

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打击,一年多的时间里,327次的试验失败,很多人失去了信心,十个人的团队,慢慢地流失了大半。

技术权威遭遇挑战

风量、温度、水分、气流走向、炉体结构——向前走,为什么不可以逆向思维——重新分析实验数据,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吴正仓冷静下来,重整旗鼓决心作最后一搏。

2010年6月12日,新设计的气化炉点火试烧,奇迹终于出现——虽然火焰不稳定,但焦油没有了,吴正仓和他的伙伴欣喜若狂。巨大的成功就有巨大的动力,他们连夜研究热能释放状态,稳固焰芯,重新改善火焰点的问题, 2个月后,新品种的炉子点火试验完全符合理想状态。加工制作了5台,分别送给5个农户,按日常厨房生活需要,点火做饭或烧水,不断提出问题,记录,研讨,再改进。

经过三个多月的试用后,2011年11月,项目正式申报省科技厅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评定结果为裂解焦油技术国内领先。

“生物质气化不可能,不会有气体产生,更点不着火,是本身结构决定的,以前不行,现在不行,将来也是不可行的。 ”一位生物质能权威专家当场拒绝该成果鉴定的邀请并有此断言。而得知这一评定结果,并专门登门现场考察后,才为他的研发成就所折服和执着精神所感动。

让新成果落地生根

有人出资两千万购买2个发明专利和4个实用型发明专利,但是吴正仓想的是要把这项技术为安徽、为合肥人民造福。

去年12月底,在肥西县能源办的帮助下,建立高店乡试点,向108户农户提供生物质气化炉,让新能源产品真正地应用在老百姓家里。秸秆需要加工成颗粒方能使用。今年5月,吴正仓投资一百多万建设肥西高店乡秸秆固化成型厂,就近收集当地农村秸秆,为了让老百姓有秸秆再利用的意识,吴正仓策划了多种方案来针对不同人群的农户:秸秆兑换气化炉、秸秆兑换颗粒燃料、秸秆银行(建立小册子,零存整取、零存兑换现金等)方式,适应各类需求的农户。

政协呼吁期待政府援手

“秸秆禁烧要坚持疏堵结合,为秸秆找到新出路,才能根本治理秸秆问题。 ”近日合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对秸秆气化技术调研时市政协副主席华艾说,秸秆气化技术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让农民从禁烧中得实惠,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市政协建议把生物质气化燃烧炉的推广使用与当前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如畅通秸秆综合利用渠道,镇村与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签订收购(兑换)协议,收购(兑换)点设农户家门口,让农民真正有收益。

同时建议政府安排适当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保障农村新能源建设快速发展。把美好乡村建设、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项目资金整合在一起,用于补贴购买生物质燃烧炉的农户,以鼓励群众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质燃烧炉;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公司建设秸秆固化站,主要用于满足固化站周边农户的秸秆囿化颗粒需求、支持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科研以及其它生物质气化设备的开发。

李世满 胡斌 本报记者毛学农

新闻推荐

庐江:机关干部蹲点助禁烧

本报讯 自5月中旬以来,庐江县政协机关联系同大镇东湾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作为重点村之一的东湾村地处圩区,全村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其中,涉及午季秸杆类收割作物近2200亩...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