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须从“根”上突破——合肥市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快览
[摘要]合肥市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快览
“美好乡村”建设目前面临着要素制约突出、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合肥市在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破解建设难点,努力建设美丽于形、魅力于心的“都市美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新路。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4月底,记者来到庐江县汤池镇果树中心村,坐落在山间的农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让人倍感乡村生活的恬静。 “近年来村里变化可大了。 ”果树村村民邢应善说,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村里治安好了,住得更安心了;环境整洁了,看着清爽。
“多亏了投入加大。 ”村委会主任张后甜对记者说,受地理环境限制,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量大、难度大,主要依赖财政投入,如果投入的资金量小,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庐江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整合相关支农资金2.62亿元,其中县配套项目资金5519万元,县财政专项建设资金3000万元,合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为解决基础建设缺资金、资金集聚缺载体等问题,我们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了‘专项资金、整合资金、省级补助、信贷支持、土地收益、村级投入、社会参与、群众筹集\’等八大投入机制。 ”合肥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设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4.43亿元,其中市本级达到1亿元;以县(市、区)为主,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6.87亿元。
发展产业:致力强村富民
贫穷的乡村不是美好乡村。
肥西县官亭镇回民社区引进全国知名苗木种植企业,实现15000亩耕地全部流转,重点发展全县乃至省市精品苗木花卉产业园,示范效应良好。
“我们突出了产业支撑地位,着眼于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合肥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首批中心村落实产业发展项目84个,覆盖率达60%,形成“村美人富”良好格局。
机制保障:美好乡村蝶变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健全机制的保障。
多数中心村和整治居民点的绝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留守的全是老人、妇女,整治规划意见难以收集和统一,发动困难。 “因此,探索农民参与机制,解决美好乡村建设农民主体地位体现难、农民精神凝聚难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合肥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像庐江县,就通过成立“五老理事会”,由民选“五老”组织筹资筹劳,代表村民监管监督,保障农民权益和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建设规划涉及土地调整,而国家的农村土地政策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在集中建设安置点时,常常因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影响到建设进度。
“针对这一问题,合肥市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机制,解决美好乡村建设用地指标难。 ”合肥市美好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庐江县汤池镇将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建设用地76亩,用于中心村建设,促进中心村集聚发展。同时,还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解决空心村整治农户集中安置难的问题。肥西县官亭镇对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中安置权的农民,按照7000元/人给予现金补偿,30%的农民选择货币安置,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郑莉 史力)
新闻推荐
早稻丰收在望 价格并不乐观业内人士估计,早稻收购价或围绕国家托市价波动
业内人士估计,早稻收购价或围绕国家托市价波动
庐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庐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