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这些心愿期盼能实现——听10位老乡讲述新年新希望
[摘要]听10位老乡讲述新年新希望
“甜蜜产业”步步高
讲述人:安徽报友农资合作社社员张香联
自去年尝到富硒草莓的甜头后,安徽报友农资专业合作社社员张香联今年打算继续扩大他的“甜蜜产业”。
张香联是长丰县星火草莓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去年,合作社试种的100多亩富硒草莓供不应求,社员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他们将富硒草莓扩大到300多亩,“农历11月份就上市了,北京、天津等地收购商早就来坐等收购,价格每斤17元左右,不愁卖”。
对于今年的计划,老张雄心勃勃,“准备建一个无公害草莓甜瓜园区,再搞一个500亩的葡萄园。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目前正在同几家银行谈贷款,但都比较悬。 ”张香联介绍,现在当地流转土地租金已涨到每亩800—1000元左右,他们的资金缺口很大。
张香联很清楚,要想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只有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最近正在谋划品种改良的事情,“我们已经试验了一个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害能力强,今年准备淘汰大部分老品种,改种新品种。 ”此外,老张又联合当地5家合作社,发起成立了一个蔬菜瓜果专业联合社,“大家抱团发展,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 ”
“回收秸秆”富乡邻
讲述人:宿州埇桥区大营镇农民李向阳
把秸秆加工成饲料,用来养牛和羊,产生的有机肥再送到农场当肥料。这就是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耿湾村农民李向阳的“循环经济”梦。
李向阳已经为这个梦想经营了数年。目前,他是一个100多亩农场的农场主、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养羊合作社社员、村支委。 “俺就是一个闲不住的农民”,说起自己的多个头衔,李向阳“很低调”。
“农村秸秆这么多,烧掉太可惜了。 ”去年,他将几十万元投入到并不被大家看好的秸秆回收利用上。大型秸秆粉碎机、搂草机、运输车、地磅一应俱全,还以每车50元的价格收了3000多吨玉米秸秆。
本打算大干一场的李向阳,最近遭遇了“拦路虎”:花17万购买的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没有工业用电而“趴窝”,眼看着雨雪天气渐多,他心急如焚。往镇里跑了好几趟,得到的答复是用电线路改造需要投入10万。 “太高了,我再跑跑,看能不能少点。 ”李向阳无奈地说。
“省里这几年一直强调秸秆综合利用,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李向阳说,为了上马秸秆饲料加工厂,他先后到江苏、河南、山东等地考察,“他们都有一些政策鼓励私人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希望安徽省也能出台一些补贴或优惠政策,扶我们一把。 ”
让尘肺病人享保障
讲述人:“大爱清尘”基金会志愿者夏涛
“你体会过出不来气的感觉吗? ”在微博、QQ上以及私下聚会等各种场合,志愿者夏涛总是爱问人这样一个问题。最近一年,他走访了大量罹患尘肺病的农民,并为这个群体积极奔走呼吁。
夏涛服务的“大爱清尘”基金会,是一个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尘肺病人救助的公益组织。半年多来,他们先后到六安市裕安区、宿松县、繁昌县、庐江县等地探访尘肺病人,看到了很多令人揪心的场景。 “去年12月份我们还给一个老人捐赠了一台制氧机,前几天再去探望时已经去世了。 ”
尘肺病人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他们曾经在煤矿、金矿、石粉厂等恶劣环境中经年累月劳作,很多都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染上尘肺病。患病之后基本上丧失劳动能力,治疗费用像个无底洞,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六安市裕安区有个西河口乡,是个重灾区,上世纪90年代末他们去海南打工,挖金矿,目前已鉴定的尘肺病人有三百多。有一家堂兄弟五个,都是尘肺病。 ”
2013年,夏涛打算再招募一些志愿者,“现在我们人手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尘肺病人还不了解尘肺病的严重危害,一些在矿里工作的人仍然没有专业的防尘口罩。 ”夏涛说,今年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募集更多的钱,让更多的尘肺病人到医院接受治疗。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持续的宣传,推动把尘肺病纳入大病医保,或者在免费救助方面让政府接盘。 ”
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
讲述人:霍邱县乌龙镇农民工张传武
农历腊月二十二上午,张传武如约领到下半年的工钱。 “下午去超市给孩子买点东西就走,刚好赶回家过小年。 ”
2012年,张传武在合肥的建筑工地和霍邱县乌龙镇的老家之间来回奔波,既打工又兼顾了家里的十几亩田,可谓“两不误”。干了十几年的墙面油漆工,他的工资让很多打工人羡慕,今年“和几个熟人合伙揽活,每天挣个两三百不成问题。 ”
在城里打工的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儿子的学业。前些年,张传武夫妻俩都在上海打工,孩子就放在老家给父母照看。很快,孩子上小学了,妻子只能放弃打工,在家里接送孩子,照顾老人。 “要是孩子能跟我们一起在城里上学就好了。 ”张传武的脑海里经常会闪现这样的念头,但大城市高昂的学习、生活费用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听说现在合肥有政策,农民工的孩子也可以随父母上学,我们没有社保,不知是否符合条件?你帮我问问。”张传武下定决心今年让孩子来合肥读书,“我们在外打工图的啥,还不是让孩子有个好前途! ”
“半拉子”新村盼接手
讲述人:亳州谯城区古井镇乔楼新村乔传文
每次站在新村村口张望,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乔楼新村56岁的乔传文老人都在想:“这新村啥时候能搞好,让咱舒舒服服地住在这里。 ”
年过半百了还能搬进新村,按说是件高兴的事,可是乔传文怎么也高兴不起来。2009年开始,村里引进一私人企业开展土地整治和新村建设。“老房子的补偿以及新房价格都挺合理,村民也比较满意。 ”但后期因为土地整治项目一时难以获批等多种原因,导致建了一大半的新村成了“半拉子”工程。
首期住进新村的老乔和其他40多户村民现在最忧心的是宅基地问题。新村建房是租用村民的土地,一开始由代建企业付租金,现在企业退出了,只能由村里代付租金。为了获得宅基地的长期使用权,有几户不惜花四五万高价从承包者手上购买。 老乔很不理解:“说好是拆旧村、建新村,可为什么还要个人出钱买宅基地? ”
此外,新村的配套设施也很不完善。 “不通自来水,电也是前段时间村民自己搭上的,保洁什么的也没有人管。 ”老乔告诉记者,新村的规划设计都是很好的,出现这样的局面,村民都很着急,盼望当地政府能够接手继续把新村建好、管理好。
村民养成讲卫生习惯
讲述人: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保洁员杜颖安
去年9月,61岁的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村民杜颖安有了份“新”工作:作为村里聘用的10名保洁员之一,负责清理村外围两条500米长10多米宽的路面。 “早上8点上班,下午四五点收工,村里每4个月发给我4800块。 ”杜颖安乐呵呵地说,卫生保洁在村里是件“稀罕事”,有人给他起了个时髦的外号:“乡村美容师”。
工作了近半年,杜颖安深深体会到想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可不是一两天的事”。 “开始村里在主要街道和路口都安了垃圾桶,但有的人不习惯,有的人觉得远,都不往里扔。 ”他说,自己只能推着车边扫边劝,直到 “说得大家都不好意思了”,情况才有所改观。
为了彻底改变村民习惯,杜颖安打算今年向村委会建议:在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置垃圾桶,同时组织村民成立“卫生监督队”,对村里的卫生环境定期检查,“不文明的提出批评,做的好全村表扬。 ”他说,除了这些“大建议”,他心里还有个小愿望:“我年纪大了,保洁车推起来有些吃力,要是能换成和城里一样的电动三轮就好了。 ”
乡村矛盾化解在基层
讲述人:合肥新站区范冲村信访代理员武礼林
2012年,合肥市新站区三十头社区范冲村王岗组60岁的信访代理员武礼林成了村民眼里的“红人”。自当年全省推开信访代理制后,他经手协调、上报的40多件信访投诉,全部得到满意答复。提起这份每月只有200多元补贴的“工作”,他说:“能帮村民解决问题,我心里就很有成就感。 ”
刚接触信访代理,武礼林和全区其余46名代理员一样心里直打鼓:“上面只说要做好工作,具体怎么做还得自己摸索”。本着“传好‘话\’,少挨‘骂\’”的原则,他热情接待每一位村民,再查阅相关政策资料,将他们的合理诉求逐层反映……渐渐地,他摸索出了信访代理的规律:不但要做群众意见的 “传声筒”,还要做政策法规的宣传员。
新年伊始,武礼林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代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认为只有多和村民沟通,才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希望上级部门也能及时解决我代理的诉求,解决不了的也应该尽快给个说法。 ”他觉得,只有“上下联动”才能让信访代理在村民心里扎下根。
帮助留守儿童多读书
讲述人:巢湖市烔炀镇退休教师方厚增
“春节返乡的人多,一个乒乓球台不够了;赠送的500多本书,柜子塞满了;看戏的老年人眼神不好,电视机还得再大一些……”巢湖市烔炀镇南湖方村退休教师方厚增最近时常念叨,他自费开办的村级文化室已经“跟不上趟了”。
去年3月初,由4间瓦房组成的“文化室”免费开放。渐渐地,村里的老人开始雷打不动地前来看戏听曲,中年人也来打球下棋或读书看报。来的人越来越多,让方厚增力不从心:“有人让我组织说唱节目,但场地有限;年轻人想上网,可我没钱买电脑……”然而,最让他揪心的是,“图书室里的儿童读物至今只有100多人次的借阅量,很多孩子都不爱看书了”。
“我打算在孩子们身上多下点功夫。 ”说起今年的心愿,方厚增信心满满。他想和学校的授课老师联系,组织留守儿童周末来文化室充电。同时,发动爱借书的孩子和不爱借书的结成互助小组,定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如果他们学业压力太大,我还能给他们补补课呢! ”
有块地方建个大粮仓
讲述人:宿州埇桥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伟
宿州市埇桥区村民李伟成立磊博农机合作社有三年多了。目前,入社社员80多人共有140多台套机械,注册资金800多万、流转土地6000亩,但他依然有些不满意:“合作社做大了,资金周转就没那么快,场地也不够了……”
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再加上不属于购机补贴范围,李伟只能把购买价值20万的大型植保机械的想法放在心里。然而,更让他头疼的是,现在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困难,导致合作社没有场地兴建标准化仓库,每年产出的600万斤小麦只能勉强堆放在租来的简易粮仓里,“一到下雨天就容易发霉,不能长期储存”。
不仅如此,受场地限制,很多农机也只能停放在农户家中。 “长期分散露天存放,不仅无法及时有效集中机具,机械也容易生锈。 ”李伟说,他盼着政府能在场地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能加大对大型合作社购机补贴的支持力度,“听说今年要试行普惠制补贴和直补到卡等新政策,不知道合作社能不能乘机上个台阶? ”
乡亲文明乘车心里欢
讲述人:舒城县乡镇公交司机巢丰年
过去的20多年里,48岁的舒城县河棚镇村民巢丰年总感觉运营农客车是一件“有钱赚但没面子的事”。然而,去年9月11日,当含泪把私车上缴给车管所,开起了“舒城县—河棚镇”线路的1元公交后,他怎么也没想到短短4个月时间,自己不仅挣足了面子,心里还特别踏实。
“以前开农客车,春运期间会涨价,老百姓没有不埋怨的。 ”巢丰年说,自从去年12月6日,县里21个乡镇7条主干线的206台国营公交统一上线后,沿途村民都赞不绝口。作为206名司机中的一员,他也觉得“面上有光”。觉得“心里踏实”,是因为虽然每个月只有2600多元的工资,比以前少近了一半,但运管所却额外给他们买了5份保险,“现在退休也不怕没保障了。 ”
如今巢丰年虽然觉得工作辛苦,但“和乘客的不理解相比根本就不算问题”。他说,农客转公交后,有的乘客依然要求他随便停车,有的非要坐驾驶室后的电瓶箱,甚至还有带危险品上车的……“1元公交方便了群众,但希望今后大家能文明乘车,多点理解。 ”
本报记者 程茂枝 王逸群
节前刚返乡又为节后忙
2月1日,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在集市上摆摊设点,宣传春节后企业招工信息资料。针对春节前大量农民工返乡,该乡及时组织宣传,帮助节后外出民工能及时找到适合的岗位。
张从本 摄
新闻推荐
首批小农水项目完成本报讯 目前,全省首批19个小农水重点县三年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总投资9.5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58亿元。项目实施以来,共实现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7万亩,增...
庐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庐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