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幕的2016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首次提出打造“网上农交会”。一头连着广袤田野,一头接通巨大市场,“互联网+”让现代农业充满无限想象——农民乐
本报记者 陈树琛
即将于9月9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16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首次提出打造“网上农交会”,建立网络信息沟通平台,收集、分析、发布农交会各类数据信息,将所有参展企业、参展产品“搬”到网上,重点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对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 B2B、B2O、O2O等模式进行大平台展示。
“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各个环节。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生产已能实现实时监控、精准管理、溯源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而农村电商的飞速发展,也让农民从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者开始向生产经营主体转变。一头连着广袤田野,一头接通巨大市场,农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展现无限想象空间。
种地变轻松农业机械“会思考”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农机在上一年秋收作业时,可以定位取土样、监测作物产量,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以地图为基础编制出播种、施肥实施程序。来年春播时,农场工人只需将数据卡插入农机监控器,借助测速传感器等,就能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完成变量播种和施肥。这不是未来,这是已经实现了的智慧农业。
“现代农场里,播种、施肥方案的制订者是农机和计算机。”在芜湖三山经开区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富向记者介绍中联重机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时说。
目前,中联重机正在芜湖三山区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立从计划、播种、保护、监测、施肥、收获、后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平台。收集农业生产相关的底层数据,采用全方位的地理信息应用软件和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专业的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所有信息均可在定制的智慧农业门户网站上发布和共享。
在蚌埠龙亢农场的农业物联网监测平台上,远程视频监控、农机作业监管、庄稼医院等功能一应俱全。打开电脑,就可看到高清摄像机传来的画面,并同步掌握农田土壤温度等数据;当农田遭遇病虫害,拍一张照片,就可以进行联网诊断,或者上传向农业专家咨询;到了收割季节,还可在电脑上准确地监控管理农机的作业轨迹和效率……
当前,信息技术、科学原理、现代装备等正改变着传统农业。在大数据的精准“计算”下,农业的各项资源要素被优化配置,甚至连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都能够被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 ”王金富认为,智慧农业的发展,能够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的观念,逐步代替人的农业劳作,促进和实现农业生产高度智能化、智慧化,“曾经繁重的农事活动,未来将代替以轻点鼠
标,优雅完成。 ”
产品不愁卖 “云端”就有订单来
每年新茶上市,在合肥工作的方女士都会回家乡石台县选购一批茶叶。几百里路程,加上石台县山区道路崎岖,十分周折。如今,她拿起手机登录一家名叫 “硒乐网”的电商平台,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富硒好茶。
石台地处皖南山区,土壤富含硒元素,茶叶是这里的农业主导产业。受交通等诸多因素限制,富硒特色农产品销售始终存在“短板”,而电商平台应运而生,实现了茶农们多年的夙愿。 “我将我家的富硒米信息发到网上,很快就接到了一个1000斤的订单,这比以前零卖省事多了,收入也翻了几番。”石台县大山村村民王慧兰难掩喜悦之情。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农民培育互联网思维、学习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农村网民数量达1.9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32.3%。农民纷纷 “触网”“触电(商)”,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壮大。
“触电”并不仅仅停留在开网店卖农产品这样的简单模式上,众筹农业、体验经济等正在丰富着农产品的盈利模式。来自太湖县牛镇镇的景湖土鸡依托公司的网上农场商城,推出视频电商、互动养殖以及品质溯源三大服务,让会员“不仅能吃到鸡蛋,还能在网上看到鸡,查到鸡蛋的生产流程。”合肥牛角大圩蓝莓基地推出的蓝莓定制业务,市民只需要通过网络下单,即可以300多元的价格定制一棵私家蓝莓树,享受蓝莓配送、免费游园采摘等多项福利,吸引着不少市民前来尝鲜。
一些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模式借助互联网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安徽“聚农e购”总经理程文杰介绍,农业电商的服务已经从过去的信息端延伸至产品端,服务对象从不确定的网民聚焦到新兴农业主体。针对一些农产品品牌不够响亮的问题,他们推出了锄禾街社,将农产品集中打包,通过线上推广、线下展销等方式,将新鲜绿色蔬菜送到市民家门口,打造“农夫市集的2.0版”。
“互联网+”已经成为强农惠农,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一条现实途径,特别是农业电子商务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已经显现。以皖北地区的砀山县为例,2015年,该县网络销售黄桃罐头7.8亿元、砀山酥梨2亿元,带动全县黄桃、酥梨价格增长200%,为合作社、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站上“新风口”下乡做个“新农民”
许帅是宿州一名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本应该在都市大型文化企业寻找自己影视理想的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女朋友家所在地肥西县山南镇承包土地卖西瓜。与其他西瓜摊点不同的是,许帅的西瓜棚上印有微信二维码,周围居民只要关注名为“西瓜太郎”的二维码,就可以微信订瓜,享受送瓜到家服务。“我称好瓜后,会拍个照片,显示价格和大小发送给顾客,如果对方满意,我就送瓜上门。 ”许帅说,这种微信销售方式帮自己卖出了不少瓜。
越来越多的农民上网“触电”,也因为能够“触电”,越来越多像许帅一样已经走入城市的人,愿意回乡来做新农民。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我们回到了农村,的确感觉人生更广阔了。”来自五河县沱湖乡的陈之明说。他和同学杨志从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后,放弃了高薪待遇回到沱湖乡当起了“虾农”,他们成立了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1200亩水面,利用网络进行销售,年纯利润突破百万元。
越来越多能够认识到互联网力量、应用互联网思维的“许帅”和“陈之明”们在乡村出现,也归功于多年来对农村网络人才的培育。近年来,各地均将互联网培训作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成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中坚力量的培训必修课,当越来越多具有互联网思维、懂得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触网营销的新型职业农民进入农村,农业生产销售正在迎接新的时代。
当然,推进互联网和农业的深度融合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网络安全还在困扰着很多农村电商,土地流转整体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大部分土地仍处在小规模种植状态等,但毫无疑问的是,“互联网+农业”正处在风口,互联网已经为农业现代化架起了通往未来的桥梁。
“‘互联网+’的大潮已经到来,给农业实现跨越、赶超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农业部相关官员曾表示,“如果‘+’晚了就会进一步拉大差距,\‘+’不好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必须顺势而为,抓住机遇,确保\‘互联网+’现代农业顺利启航。 ”
·网友热议·
@alva0611:互联网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把市场机制用互联网信息对称的方式,将“三农”从业人员、城市消费者有机链接起来。借助互联网,以前很多农民们不敢想的事情已经实现了。
@森林公园一枝花:我就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如今回乡创业,也开了网店,卖有机蔬菜。利用农业互联网技术,我现在的蔬菜生意做得还不赖,比在外面打工强。这是现实,更是机遇。
@风夜荻花:互联网上噪声还是太多,农户有时候难以及时有效地分辨信息的有用性。我身边有些农户就还是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新兴的电子商务不甚了解或者不够信任。政府要努力打造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环爷-:不能忽略的是,互联网还是一种绿色途径,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节能、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动力等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 陈树琛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许蓓蓓)近日,肥西县“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圆满落幕,个企业和团队的优秀项目共获得奖金万元。本次挑战赛分创业和创新两组进行比赛,共设置“创新英才”“创业英才”“创新领军人才”...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