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合肥发展“春天乐章” 合肥以经济发展新成效开新局起好步
○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合肥下线
○工作人员正在与科大讯飞机器人进行人机对话
○智汇合肥高校毕业生网络直播招聘会
春天的庐州大地,暖风拂面,浪激潮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离岸服务外包增速保持;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58%;合肥中欧班列一季度开行108列,运行规模创新高;从无到有,先进制造领域国家级资质实现重大突破;“智汇合肥高校行”启动,十城寻人,诚邀天下英才来肥发展……
今年以来,合肥多项经济指数飘红,重点产业、企业和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以经济发展新成效,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奏响合肥发展“春天乐章”。
【服务外包】
合肥离岸服务外包增速位列全国第二
离岸服务外包增速位列全国第二,作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合肥不出意外地拿下了该项“全优”的成绩单。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前两月,合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2188.4万美元,同比增长55.2%,新加坡、美国市场合计占95%以上。合肥服务外包为啥能气势长虹?为此,记者走访了两家企业,感受他们设定新年目标的实力和底气。
华益药业:“海外订单增幅超过40%”“由于服务外包规模增速大,所有产线马力全开积极应对备货。”位于包河经开区的华益药业是一家医药代工企业,大客户主要集中在欧洲。疫情暴发后,华益药业的订单量直线上升,企业2020年年营收创下新高。回顾过去一年,该企业总经理助理秦秀宾用了一个总结词:忙中有序。
2020年,企业的技术核心中欧药物研究室大量增员,生产线也顺势增加4条,这一切变化均为服务外包订单数量的增加。“企业代加工的药品主要集中在降三高、退烧和消炎,仅退烧药片生产了十多亿片。”在秦秀宾的手机里一直藏着两个数据:2020年订单价值3000万美元,2021年订单价值冲击4000万美元。
2019年底华益药业的员工总数为280人,这个数值在2020年底增加至320人。“对企业来说,招人、资金都是难题,但政府在这些方面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秦秀宾告诉记者,今年春招开始后,政府第一时间搭建平台带企业入高校“招兵买马”。“企业发展和城市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是跟随着城市一起成长的。”
联发科技:“今年年营收将突破5个亿”
“去年年营收4.5亿,今年的目标是突破5个亿。”打开企业一季度的成绩单,联发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这个目标已经胜券在握。
联发科技是世界顶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全球半导体业排名第十,在全球无晶圆集成电路设计业排名第三。“去年成绩确实很好,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在家办公的市场需求反而推动了企业订单大幅上涨。“增长是肯定的,但增长40%却是超出我们想象的。”
气势如虹,今年一季度企业的订单依然火爆。为了应对消费类电子产品软件开发的需求,企业科研团队快速扩容。“技术人员在我们团队中占比超过80%,研发团队成员已超过千名。”据该负责人介绍,目标设定是基于现有订单量和客户量。“主要客源来自新加坡,合作也非常稳定。”
[“数读”合肥开新局]
前两个月合肥离岸服务外包同比增长55.2%
离岸服务外包增速位列全国第二!3月,商务部发布2020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合肥市离岸服务外包增速达39.7%,位列全国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第2位,长三角9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第1位,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了合肥力量。
据悉,去年全市共承接了80个国家和地区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其中超千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共12个,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等传统市场为合肥市前三的发包来源国(地区),执行额合计占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总额的60%。
而这种增速势头正在延续。今年前两个月,合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2188.4万美元,同比增长55.2%,新加坡、美国市场合计占95%以上。
【战新产业】
蔚来35个月量产创行业新速度
一季度合肥战新产业迸发强大动能
不久前,一条来自合肥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还送上祝贺: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在同价位高端乘用车市场,创下了最快纪录。
好消息不断传来!
3月,工信部发布“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公示”,中国声谷建成的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入选。此次入选是合肥市乃至全省在先进制造领域国家级资质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创下最快纪录”、“实现重大突破”……这一项项成绩的取得,反映出合肥战新产业发展的澎湃势头,跑出加速度,迸发出强大动能。
新能源汽车产业 开年来动作频频
今年4月7日,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量产下线。在合肥与江淮汽车的持续帮助下,从2018年5月第一台量产ES8下线到第10万台,蔚来这位中国汽车界的“少年英雄”仅用了35个月,在同价位高端乘用车市场,创下了最快纪录。
在下线现场,蔚来董事长李斌再次感慨,“合肥在我们经受‘极限压力’时,伸出援手,让我们康复起来,越来越好。这足以证明了合肥的远见和担当。”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也表示,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以及蔚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都离不开合肥市的支持。“没有这样一个敢于担当、有战斗力、有为的政府,就没有今天的蔚来。有这么好的创新环境,没有理由不强大。”
没有理由不强大。从今年初至今,合肥在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动作频频。
今年2月25日,包河区与北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5亿元的智行者区域总部项目正式落地。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动智行者无人驾驶大脑、多场景无人车落地应用;启动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多项复杂场景试点;推进合肥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打造基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智慧生活圈。
3月28日,江汽集团新款纯电动汽车思皓E10X正式上市,江汽集团表示,2021年计划销售纯电动汽车5万辆。
4月16日,大众汽车(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签约活动在合肥举行。本次项目签约,宣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合肥市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大众安徽项目加快实施。合肥市将全面提升配套环境,支持大众安徽引进高端人才,打造国际化的研发、制造团队,双方将合作规划供应商园区,建设高标准的供应链配套体系……
企业加速“串珠成链”,120余家产业链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汇聚,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形成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能力……如今,合肥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接下来,合肥将积极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数读”合肥开新局]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58%
从电池到整车,从研发到生产,今年以来,合肥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各个方面都再次显示出了强劲发展势头。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合肥汽车产量22.5万辆、同比增长8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43万辆、同比增长358%,约占全国的5%。
先进制造领域 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作为合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金字招牌”,多年来,科大讯飞坚持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攻关,对全球的智能语音技术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获批建设我国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仅2020年一年,讯飞就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11项世界冠军。
同时,基于创新技术,一系列覆盖教育、医疗、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产品,也从科大讯飞加速“飞入寻常百姓家”。刘庆峰表示,2020年,公司利润同比增长66%,收入、利润、现金流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在我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一大批如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产业更持续迸发活力。
随着华米科技、安徽推想科技以及龙芯中科、海康威视、四维图新、百信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相继入驻,目前,中国声谷已初步形成“基础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链。同时,一批创新成果在这里加速涌现,华米科技智能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2000余款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软件产品成功研发;有100余款首台(套)智能创新产品成功走向市场。此外,中国声谷企业著作权数突破10000件,科大讯飞、华米科技、新华三等龙头企业持有有效专利数超过1000件。
[“数读”合肥开新局]
全省唯一 合肥新获国家级资质!
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加,中国声谷正为合肥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020年,中国声谷成功实现“双千目标”,入驻企业达1024户、营业收入达1060亿元。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公示”,由“中国声谷”打造的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上榜,成为全省唯一。
记者获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声谷就定下了力争实现年收入达到3000亿至5000亿元的目标。同时,中国声谷将持续加快培育一批巨型企业,发挥产业集中效应,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声谷”。
【对外开放】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提上日程
合肥对外开放迎来多重利好
春节“不打烊”,假期不停发。今年一季度,在线条计划紧张、集装箱一箱难求的行业形势下,合肥中欧班列坚持满轴、满载、满负荷运行,切实保障计划兑现率,共计开行108列,同比增长超过三成。高货值班列和本土化定制班列的开行质量再度提升,运行规模创新高。
安徽本土二手车首次搭乘合肥中欧班列出口中亚
4月3日,合肥北站物流基地中欧班列专用线上,一列满载100标箱货物的中欧班列和往常一样,从这里出发,途经霍尔果斯口岸,17天后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阿拉梅金车站。这样的中欧班列发送已经是常态。
“一季度我们每天都有班列发送,有时候我们也能做到两连发,甚至三连发。”中国铁路上海局合肥货运中心集装箱班组值班主任邵军介绍,今年前三个月,合肥中欧班列共计开行108列,同比增长33.3%。特别是3月5日至6日,24小时内连续发出4列,分别驶往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本土货物占比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这趟班列载有大量安徽本土的精品二手车,是安徽二手车首次通过国际铁路运输通道走向国际市场,更是安徽二手车行业走向海外的一次新尝试,掀开了二手车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全新篇章,有力拓展了合肥中欧班列在中亚方向上开放延伸的新空间,探索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高效操作的新模式,压缩了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
合肥国际铁海联运实现新突破
时间回拨到2月1日,满载着安徽本土制造的白色家电和防疫物资的合肥国际铁海联运班列抵达德国汉堡港。这趟班列以芬兰赫尔辛基港作为中转枢纽,将货物海运分拨至汉堡港,横跨亚欧大陆,串联北欧西欧,全程时效21天,其中站到站铁路运输时效17天,船运时效4天。
此次班列的顺利抵达,标志着合肥开辟了“合肥北-芬兰赫尔辛基-德国汉堡港”新线路,探索了国际铁海联运运输新模式。
相比较传统的合肥至德国汉堡点对点线路,国际铁海联运新模式更加便捷迅速,货物抵达赫尔辛基场站后,直接进入赫尔辛基港区保税仓库,通过船运无缝对接至汉堡港保税区,为客户省去一次欧盟境内转关费用。在当前国际运费上涨、铁路计划紧张、出口舱位一仓难求的市场环境下,此种模式充分挖掘了多式联运运输优势,更好满足了本土企业的外贸需求,保障了运输时效、降低了物流成本、简化了通关手续。
探索“中欧班列+运邮”“中欧班列+电商”新合作
3月下旬,合肥国际陆港推进洽谈“快递出海”业务,中国速递、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京东、德邦等共8家企业代表就合肥中欧班列在“快递出海”业务模式落地上的细节问题进行交流座谈,积极推动探索“中欧班列+运邮”“中欧班列+电商”的新合作。
快递企业纷纷表示,选择中欧班列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国际货运方式,非常期待与合肥国际陆港的合作落地达成共赢的局面。
合肥国际陆港董事长沈校根表示,合肥国际陆港将在“快递出海”班列运行后,积极发掘境外段的合作伙伴,探索如何实现物流行业的焦点问题,同时将大力推进合肥国际陆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数据化的手段来实现信息共享、货物信息一目了然等功能满足发运企业的迫切需求。促进“中欧班列+电商邮包”项目顺利启动,并将在后续的行业指导和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支持,让更多的合肥及本省快递企业搭乘中欧班列,发运跨境电商邮包快递业务。
新航季合肥机场每周计划执行货运航班56架次
不光“铁路驼队”,作为合肥对外开放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合肥新桥机场航空发展迅速。
合肥市已经开始执行新航季航班计划,33家航空公司计划在合肥新桥机场运营定期客货运航班,通航60个国内城市。
货运航班方面,新航季共4家货运航空公司在新桥机场安排执行计划,包括中州航空执行合肥至深圳航线,顺丰航空执行合肥至深圳和北京大兴航线,龙浩航空执行合肥至越南河内航线,美国康尼航空执行合肥至芝加哥、迈阿密航线,每周计划执行货运航班56架次。
与客运不同的是,疫情期间,防疫物资运输成为重头戏,美国康尼航空、俄罗斯皇家航空、龙浩航空以及顺丰等国际国内全货机航线不定期持续通航,特别是“客改货”航班全年达到115班,为全球抗疫贡献了“合肥力量”。
[“数读”合肥开新局]
中欧班列一季度开行108列
今年一季度,合肥中欧班列坚持满轴、满载、满负荷运行,春节“不打烊”、假期不停发,共计开行108列,同比增长33.3%,高货值班列和本土化定制班列的开行质量再度提升,运行规模创新高。合肥中欧班列亮出“春天的答卷。
合肥对外开放迎来多重利好。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立体开放的国际运输通道,以中欧班列、江海联运、国际航空运输为载体,高效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支撑构建安徽全面开放新格局。
【传统行业升级】
全市传统建筑业加快升级“脚步”
推动本土企业树立“合肥建造”新标杆
建筑行业是合肥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实现传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市引导建筑设计、科研、生产、物流、检测等优秀企业深根聚集,打造更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近日,记者从建设部门了解到,一季度全市加快建筑产业化布局,并着力打造更多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推动传统“泥瓦匠”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本土企业树立“合肥建造”新标杆。
这条南北向“大动脉”建成亮点多
前不久,桥头集路下穿合肥绕城高速段主干道完工并放行通车。
桥头集路位于肥东县中部,北起龙城路,南至裕溪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动脉”,其与裕溪路高架无缝对接。
作为工程参建单位,安徽同济建设集团为合肥城市建设带来不少施工新亮点。项目设计理念超前,道路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充分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化措施进行建设。同时,路面建设更是科技感十足,采用SMA沥青混合料铺设,具有一定的降噪作用,较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和良好的不透水性,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近年来,同济集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市政工程和房建领域先后取得了100多项专利和几十项创新型技术成果。今年,更是不惜投入重金,助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开发专注于建筑领域招工、用工、结算支付等系列生态系统于一体的“汇成工匠”综合平台,具有行业领先水平。
走出去树立“合肥建造”新标杆
42岁的葛海兵在建筑行业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如果按照过去的发展“路径”,在一家建筑施工企业里混得不错的建筑工人,应该把自己努力培养成一名“包工头”,或者“小老板”。可葛海兵两者都不是,他现在是“安徽同济劳务总队”的一名分队长。
在合肥城建领域,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人正像葛海兵一样,悄悄地向着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甚至是现代化管理者转型。
有了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在合肥的房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同济建设集团今年正加快技术成果应用,引进了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施工管理痕迹的可追溯性,从而大幅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未来,劳动力资源将会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建筑企业打造自己的劳务工人队伍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出路。”在安徽同济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晓东看来。
打造更富竞争力的建筑产业集群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筑业迎来新发展格局的一年。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合肥建筑行业将对标国内行业领先企业,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面对本土建筑业公司的跨越式发展需求,合肥市建设部门将不遗余力地重视和支持企业发展,通过“破难点、通堵点、消痛点”高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困难问题,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快市场拓展,推进科技创新,打造精品工程,加快提升更多建筑业企业发展活力,促进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围绕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全市正布局打造更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今年内,规划推动装配式建筑南部制造基地向肥西、庐江延伸,填补该区域无制造基地空白。加快东部基地安徽德舜建筑工业公司、中安华力产业化基地建设,引导东南部基地装配式钢结构及各类集成部品部件的产业布局,提高北部基地产业链高价值核心企业引进力度。
[“数读”合肥开新局]
一季度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00.3亿
今年以来,合肥城市建设按照“1358”实施方案迅猛推进。截至3月底,大建设在建项目778项,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100.3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7.8%,较2020年同比增长59.3%。根据计划,今年合肥全年将完成建筑业产值4780亿元,同比增长7%。
【招才引智】
诚邀天下英才 共谋创新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迈上了万亿的新起点的合肥,对人才有着更强烈的渴望!
今年以来合肥实施一系列引智引才举措,启动“智汇合肥高校行”诚邀天下英才来肥发展之时,积极举办校企对接会,着力解决重点企业生产用工问题,为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招才引智名校行让人才看到合肥的“无限可能”
4月19日上午,记者在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见到白洁时,她正在公司研发中心紧张忙碌着。
白洁是河北邢台人,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器工程专业。去年7月入职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前,她从未来过合肥。
之所以选择合肥工作生活,白洁坦言:“合肥是一座适合年轻人闯一闯、拼一拼的城市,创新活力之城激发无限可能。”
在白洁看来,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阳光新能源是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的新能源开发商,全球开发建设的光伏、风电项目超过1600万千瓦,公司提供的岗位和自己所学的专业非常匹配,所以当阳光前往天津大学校招时,白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合肥。
“合肥非常尊重人才,也为人才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这是我最终选择扎根合肥的一个重要原因。”白洁告诉记者,特别是“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安居平台”上线后,申请租房补贴、购房补贴,更加便捷了,这对年轻人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这两年,明显感到合肥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合肥近年来人才政策不断发力,孕育了招才引智的土壤,“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渴望尤为迫切,我们公司去年以来招聘的人才都是来自全球各地,城市环境、发展机遇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
来到合肥后,白洁去了包公园、滨湖湿地公园等地方游玩,她也逐步感受到合肥的人文气息和烟火气息,“工作顺心、行业发展有前景,合肥的确是一座养人的城市。”
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良好的创新氛围、完善的产业布局,吸引了众多学子。在3月份举行的“智汇合肥高校行”西安站上,巴基斯坦的博士留学生法鲁克也对合肥情有独钟:“我想到合肥工作,合肥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很多的科技企业,我非常喜欢合肥。”
破解企业用工难 校企合作输送5000余人
去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合肥部分重点企业生产形势进一步向好,生产任务增加,用工紧缺矛盾突出。
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社部门深入重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着力解决企业用工困难,先后4次召开了校企对接会,安排安徽合肥技师学院、安徽合肥机电技师学院等近20家全市技工院校与重点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对接,商洽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为企业输送用工人员5000余人。
合肥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探索在企业开辟课堂,在工厂开展教学,形成“校厂结合”模式,把课堂开到工厂,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学生在生产岗位上不断提升实操技能。
“去年底,该校组织了1000多名学生前往长安汽车、格力电器、美的电器等企业就业和实习,学生接受了实操训练,也极大地支持了企业的生产。”学校负责人介绍。
[“数读”合肥开新局]
“九路人马 十城寻人”收取简历157411份
新春伊始,“智汇合肥高校行”悄然成行,开启了奔赴全国10座城市32所高校的“求才之行”。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产业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9个工作组,组织重点企业拿着优质岗位奔赴10座城市,行程近万里,共收取简历157411份。
密集的行程,满满的诚意。此次“求才之行”不止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更肩负着向外推介合肥的使命。
本组稿件统筹: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稿件采写: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刘畅司晨 余佼佼 吴奇 周洪/文 高勇/图
新闻推荐
4月的江淮分水岭风光旖旎,位于岭上的肥东县古城镇百种优质蔬菜示范园内,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领头人袁少峰正带领着社员...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