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朋友圈”购物出了问题维权难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09-12 11:55 大字

本报星级记者胡明兵

家住肥东县的黄女士,经朋友介绍,在微信“朋友圈”中购买了几斤水果,买回来之后却发现烂了不少。碍于人情面子,又不好追究什么,可心里总感觉很不爽。

黄女士是一位老师,平时喜欢吃各种各样的水果,前几天,一个朋友介绍她在“朋友圈”中买了几斤苹果,从外表看苹果颜色很好看,“商品介绍”中也说这个品种的水果又甜又脆。自己喜欢吃苹果,又加上朋友的推荐,于是就试着买了几斤,心里还想着如果质量确实好的话,以后就不用逛超市买苹果了,直接从“朋友圈”上买就行。

但没想到的是,收到苹果后打开一看,仅仅几斤重的苹果就烂了三个,“水果局部腐烂了,挖掉腐烂部分后未腐烂部分还能吃,而是整个水果都不能吃了。 ”一狠心,就把烂掉的苹果都扔了,很心疼。

“如果是从超市或小摊上买的,我肯定会挑挑拣拣,捡好的买,但从朋友圈上买,只有拿到货之后我才能发现好坏。 ”黄女士说。但碍于人情,她又不好和朋友说什么,只能自己暗自生气。

记者了解到,近期,出现过消费者通过微信“朋友圈”好友购买商品,商品质量、数量等不符合约定等问题。还有通过银行或微信转账成功付款后,对方不发货或把消费者“拉黑”现象。

谁的朋友圈里都有几个在做“微商”的朋友,卖面膜、洗发水、食品、家具等,这种购物形式正在慢慢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呈越来越多的趋势,由于种种原因,随之而来的的消费纠纷也越来越多。

有专家提醒,当前微信购物方式,大多通过微信朋友圈以好友私信的方式进行交易,属于个人之间的私人交易,并不适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和规范的范围。目前针对网络购物方面的监管法规,主要是针对淘宝、京东等正规的电商平台。此外,微信“朋友圈”主要的功能是社交,并不是一个成熟的购物交易平台,“朋友圈”交易一般消费者只有微信卖家的微信号、银行账号,并无卖家真实的名称、地址和有效的联系方式,如果在个人微信“朋友圈”上购物,一旦出现问题,很难依照网购平台的相关规定解决问题,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新闻推荐

让爱拥抱着你

8月28日,在合肥市肥东县白龙镇俊杰(化名)的家里,一个动作、一个场景,感动了在场的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合肥市政协副主席李晓梅一走进俊杰家里,就伸出双手,与13岁的小俊杰紧紧拥抱。充满亲情温情...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