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春韭味

新安晚报 2022-03-09 01:22 大字

□巢湖方华

南北朝时,有一名士叫周颙,喜素食。一日,太子文惠问他:“菜食何味最胜?”颙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位古代的美食家告诉我们,初春的韭菜和秋后的大白菜为蔬菜中的最美。

春韭之美在于鲜嫩。经过雪润雨洗,煦日春风下在松软的泥土里探出头的韭苗,吸纳了岁月之灵气,饱含了天地之润泽,自然清新而美味。春韭又岂止美味,你看,她洁白如玉的根茎,青翠细长的叶片,真是身姿卓越,苗条婀娜。我觉得,用清纯的女子来比喻娇嫩的春韭真是非常贴切。

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因为到了春末夏初以后,韭菜茎叶渐老,气味辛辣,口感粗糙,失了鲜嫩。

蒲松龄说:“二寸三寸,与我无盼;四寸五寸,偶然一顿;九寸十寸,上顿下顿。”看来,柳泉居士在柳下泉边也没有自己种韭,像当今城里人一般,大都只能“九寸十寸,上顿下顿”。其实,“二寸三寸”的韭芽儿味道清淡,非为最美。只有到了春分之后,经过一段日子春光雨露的韭菜才为上品。这时的韭叶儿肥厚丰满挺拔,宛如出落初成的婷婷少女,清纯动人,滋味悠长。

韭菜炒鸡蛋,是韭菜食谱中最大众的食法,这种烹饪方法可追溯几千年。《礼记》中就有记述:“庶人春荐韭,配以卵。”原来,韭菜配鸡蛋还是古人祭祖之礼。

至清明前后,风和水暖,乡人开始下水捕摸螺蛳。在我的家乡,螺蛳肉炒韭菜是一道特色佳肴。做法是将锅烧热,加少许油,油烧热后放入蒜末,煸炒出香味后,放入螺狮肉;炒至变色,加入红椒、酸菜末、辣椒酱;炒匀后放入切段的韭菜,翻炒片刻即可。螺肉入韭香而有嚼头,春韭染螺鲜也更具风味。这时节,河虾初嫩。小虾炒春韭,也是一道时新而又简单的美味。青瓷白盘,虾红韭绿,不说吃,光看一眼就有春风扑面的感觉了。

入夏以后的韭菜适宜腌渍装坛,而春韭最适宜“暴腌”。即腌即食的春韭,脆嫩而最具自然的味道,是佐餐或喝稀饭的上品小菜。

近年来,还流行一种吃韭菜的新法——烤着吃。烧烤摊主用一根细长的竹签,把整根的韭菜串成一串,放到炭火上烤,并不时涂刷调料。烤好后的韭菜变得焦黄蔫耷,调料和辣椒末又干结在上面,让我乍看之下,难起食欲。好比是落难的小姐下了灶台,满头满脸的草灰炭迹,哪见曾经的清秀。不过,人各所爱,有人就好那一口味道,说是激出了韭菜的本味。我想,这烟熏火燎的,怕也只适合老韭,春韭这样鲜嫩的角色,还是免了,让其保持一份清纯于人间吧。

一边啖春韭之嫩美,一边想象那些剪韭身影背后之意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因为韭菜是“割复生”,可以一茬一茬地剪割,割后又会自动生长,故“韭”字“久”音。《说文解字》中对韭字就是这样解释:“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字,象形、会意二者兼有,下面的“一”字可理解为韭菜植根的大地,“非”字,又表示可以多次收割,三和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无数。你看,一个简单的“韭”,就具有这样丰富的内涵,很有哲学的意味。

割韭菜在农人手里是简单的农活,可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却是具有浪漫意象的。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诗句。我们可以援诗想象,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晚上,历经安史之乱四处漂泊的杜甫,来到好友卫八寓居的乡村。两人二十年后相遇,惊喜万分。忆当年分别,都还没有结婚,如今儿女成行,鬓发苍苍,许多旧友也已离世。未及感慨,主人就急急地嘱咐儿女罗酒浆,剪春韭,炊黄粱。于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开怀畅饮,细说别后沧桑。

从此,夜雨剪春韭在文人笔下便有了离别重逢之意,有了乡愁的成分,有了世事茫茫的感慨。如李商隐《题李上谟壁》中的“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辛弃疾的《昭君怨》:“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明朝诗人高启的《韭》诗云:“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阳春时节,韭熟春浓,若有朋自远方来,当割韭把酒,细品韭之蕴味,不亦乐乎。

新闻推荐

春天的信使

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带货。李忠飞在大棚里察看杭椒长势。问政山笋美味至极。以白丝鱼为食材的鱼羊鲜涮肥羊...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