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信使
直播间内,主播正在带货。
李忠飞在大棚里察看杭椒长势。
问政山笋美味至极。
以白丝鱼为食材的鱼羊鲜涮肥羊受到食客的喜爱。
合肥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在野外巡查。
匡河的梅花开了。
◤春天在哪里?恰如心照不宣的甜蜜之约,不同的人眼里的春天,有着特别的信使,传递着多彩的讯息。 今天,我们和几位合肥人聊聊,听听他们收到了哪些“春天的信号”。◢
农人眼中的春天信号
惊蛰,唤醒了春天的忙碌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唐代诗人孟浩然《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里的诗句,道出了春天在四季中的农时意义。3月5日,“惊蛰”这一传统节气在灿烂阳光中跳动起富有韵律和动感的音符。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对于农民来说,春天自然是耕种的季节。这时,在广袤土地上, 到处是春耕农忙的景象。
微风和煦,暖暖阳光,坐落在肥东县牌坊乡的杭椒种植基地里,一排排大棚整齐划一。偶尔可以在大棚外看到油菜地绽放着一朵朵零星的小黄花在风中摇曳着。
在育苗区棚内,生长旺盛的杭椒苗“争先恐后”等候着工人运送到种植区进行栽种。这些栽种好的杭椒苗将会在整个春天的“孕育”下慢慢成长,直至开花结果。
李忠飞连日来每天都要在玻璃连栋温控大棚里走上一圈。还没立春,一整年的农事便在他心中盘算着。育苗、采摘、生产、仓储、分拣,都得算好了时间节点,丝毫不容马虎。在李忠飞眼里,春天的信号在立春那一天就已经发出来了。
李忠飞是肥东真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567亩,其中建有连栋温控大棚230亩、和县二代棚200多亩,带动周边群众260多户发展蔬菜产业。
从无人知晓到如今餐桌上的常客,杭椒逐渐被大众接受,安徽省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更是成为全国三大杭椒生产基地之一,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李忠飞和乡民们对杭椒事业的投入。
以李忠飞为理事长真诚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不仅仅助推当地蔬菜行业的发展,更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与民新民族社区签订园区保洁服务,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当地不少人民就业问题。在2020年更是带动帮扶贫困户13户,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家乡人民共同致富,促进肥东县当地乡村经济发展。“计划将这里打造成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产业园’。”李忠飞说。
一声惊雷万蛰醒,忽去温巢动离情。红尘陌上风烟重,涅槃重生踏春行。
在李忠飞的蔬菜产业基地,黄土地正重新焕发生机。当春天驱走了冬的严寒,原本封存的大地,开始渐渐卸下枯黄的外表,重新披上艳绿的新装。
惊蛰,唤醒了春天的梦,即将开启充满生机的旅程。
“老合肥”们的春天信号
“春姑娘”从蒿草里走来
“雨水”前后,趁着年光还在正月里,陆勤学带着工具寻块野地,挖了20多斤的野蒿菜,“做青团、做蒿子粑粑,在合肥,它们就是春天的信号。”
陆勤学是合肥市民俗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对合肥的民俗往事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介绍,合肥地区自古就有吃蒿菜迎春天的习俗,而且这蒿菜的采摘、吃法颇为讲究。“俗话说‘一月茵陈二月蒿’,正月里的蒿菜又叫做‘茵陈’,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不但可以食用还是护肝良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古人关于“蒿”最早的文字记载,甚至可以追溯到《诗经》。蒿草的品种很多,老合肥人管本地的蒿草叫“大尾巴蒿”,田间漫野随处可见。和今天的做法差不多,以前的人采了蒿草也要洗净、捣碎、去汁,然后和大米碾磨的米面揉成团,做成蒿子粑粑。当然,今天惯放的腊肉等提味、提鲜的食材就没有了。
“一月茵陈二月蒿”的下句是“三月割了当柴烧”,北方也有种说法叫做“二月茵陈五月蒿”,意思都是等茵陈变成蒿草就不能吃了。不过,以前的人生活极为困苦,特别是农家人舍不得吃能换来收益的菜,只愿意就地取材漫野疯长的蒿草。于是,从早春开始,合肥就进入了“蒿子粑粑时间”,有的人甚至会吃到夏季。
民间还有种说法:“三月三蛇出山,蒿子粑粑扎蛇眼”,意思是吃了三月三的蒿子粑粑,出门劳作、办事不会遭遇蛇咬伤,而且一路平安、凡事吉祥。据说,以前的农家多住在山高林密之处,常被毒蛇咬伤。后来,人们试着用蒿叶拌上香甜食物,扎入蛇洞让毒蛇吃终于致其死亡,这种风俗被称为“扎蛇眼”。渐渐地,就形成了“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
“其实茵陈与春耕的联系很紧密,之所以正月起就要准备采摘茵陈、做蒿子粑粑,更多的是为春播耕种做准备。”陆勤学介绍,农家备耕通常是从“雨水”时节开始的,谚语说“蓄水如屯粮,水足粮满仓”,蓄满足够多的水直接影响这一年的收成。
接着就到“二月二”了。陆勤学说,合肥地区有种说法:“二月二牛打颤,十个田秧九个坏;二月二牛打汪,十个田秧九个好”,意思是“二月二”天气的好坏对收成影响很大。从“二月二”开始,人们就开始“耒田炒田”,到“三月三”累计“炒”三遍,直到泥水像猪油一样融化,之后依次按时节泡籽、播种。这期间,人们整日在田地间劳作,都是靠蒿子粑粑来果腹。
“包括合肥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追思、祭奠祖先,这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青团和蒿子粑粑都是常见的祭品,这个习俗也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历史。”陆勤学说,可见,蒿子粑粑不仅是合肥人流传不息的春的信号,更承载着鲜为人知的千年文化传承。
歌者眼中的春天信号
“春之歌”里的美好生活
“草发青柳发芽,树上鸟儿叫喳喳,老少都把棉衣脱,喜迎春耕笑哈哈……”巢湖滨岸,一曲欢快高亢的民歌小调悠扬而起,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旋律和格调,让人感受到了属于这方山水的乡情之美、文化之美。你听,这优美的巢湖民歌中,也蕴藏着春的勃发。
唱歌的人是李家莲,巢湖民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巢湖民歌声中长大,她早习惯了用歌声表达所思所想所感。李家莲介绍,巢湖民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的楚歌,就是“四面楚歌”中的楚歌,家喻户晓的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最早辑录于文化典籍的巢湖民歌。
在先人们的口授心传下,巢湖民歌经历了由简入繁、由单一变多样的演变过程,流传四海、久唱不衰。到了南宋年间,巢湖民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还在不断传承赓续。即便是抗战时期,巢湖民歌也没有“噤声”,顽强地表现着强大的生命力。
和许多地方的民歌一样,巢湖民歌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望风采柳是其主要创作形式。“插秧的有秧歌,犁田有犁田歌,挑担子有扁担歌,采茶的有采茶歌……在巢湖民歌最鼎盛的时候,无论走到哪儿、做什么都能听 到人们在唱歌民歌,歌词五花八门有趣极了。”李家莲回忆道。
李家莲还记得,曾经在她的老家、被誉为“文化之乡”的司集乡,村里只要劳动就必唱民歌,特别是春耕播种的时候,“一个人在前面领唱,后面几队人跟着一起唱,一边干活一边唱民歌,那场面太壮观了!”秧歌悠长动听,山歌气势磅礴, 渔歌悠远豪迈,各有各的气质特点、各有各的艺术魅力。
“春的旋律都唱些啥?”听到这问题,李家莲开心地笑起来,当即就来了一段:“稻草包黄豆,拿在手里头,塞在你的口,慢慢叫,再到你的胃里头,下田好干活……”这是春种之前让牛先动起来的“鼓气歌”。农家人喂牛时也会歌性大发:“嘴巴嚼黄豆,塞进你的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马上就要用到你。”也是希望牛儿勤奋的“犇”起来。
人们夯田埂时爱唱号子歌:“小小田埂细又长,一边麦苗一边水汪汪,夯实整平保丰收,抹平水田做芽床。”过段日子开始插秧时,人们又会面对田野歌唱:“麦苗青呀,啊咦呀子吆,稻花黄啊,啊咦呀子吆,幸福生活万年长啊。”施肥时也不忘高歌一曲:“姐妹比赛打秧草争先恐后积肥料,撒在水田双脚踩,秋后丰收乐滔滔。”
在李家莲看来,巢湖民歌源于草根艺术,传唱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但表现的是人民内心的诉求和呐喊。而这一曲曲“春之歌”,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之情,在这厚重的乡音里寄托希望。
守护者们眼中的春天信号
候鸟挥动离别翅膀 许下深秋的约定
在合肥有这样一群人,每年冬春便负责在巢湖沿岸湿地巡查,重点对马尾河口、白石天河口、柘皋河口、烔炀河口进行监测,每天往返200多公里,守护巢湖的野生动物。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合肥野生动物园的巡护员。步入三月,巡护员们与即将告别巢湖边的候鸟定下了“冬日之约”。
2月底,巡护员们在巢湖看到了白鹤,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全球约有4000只,被誉为鸟类“活化石”。“就停在前面这片岸边,白白的体型健硕,看到了好几只。”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贵的白鹤对生活环境的挑剔可想而知,但却在巢湖边停住了脚步,这让从事动物管理工作近30年巡护员们兴奋不已。
近年来,巢湖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与修复力度,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选择来这里越冬的候鸟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多。不断吸引候鸟“借宿”的同时,甚至开启了留客模式。截至目前,在巢湖沿岸有记录的鸟类已达300多种。去年11月,上千只东方白鹳过境巢湖迁徙,十分罕见。除此之外,小天鹅、豆雁、白额雁、鸳鸯、鹬鸟等纷纷前来。
春至冬去,候鸟们也要由南向北寻找新的天地。微风乍起掀动巢湖一片波澜。扇动翅膀准备起飞的候鸟们,宛若在向巡护员致意,感谢它们的冬日守护,下一个深秋“不见不散”。
春天的第一触觉是什么?“暖洋洋!”坐在阳光下,沐浴着春光带来的暖意,人会变得懒洋洋不愿动弹,但在大蜀山脚下的野生动物园里,却是一番别样的欢腾春景。不用走近,远远便能听见鸟儿清脆的啼鸣,树梢上不用多加观察,就能发现来回蹦跶的长臂猿,老虎、狮子一如既往地巍峨雄壮,但也会时不时来回溜达一下,与冬日的倦怠截然不同。
“春日天气暖和阳光好,大部分动物相对于冬天来说,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得更加活泼好动。”据合肥野生动物园动物管理科副科长方磊介绍,伴随着气温升高,鸟类,猴子,长臂猿,长颈鹿大部分动物都更加好动。“特别是一些畏寒的灵长类动物,经历了一整个冬日的烤暖,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回到阳光下伸个懒腰,发挥它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了。”
当然,悄悄变化的不仅是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连它们的一日三餐也在应季而变。“猴子,猩猩,长臂猿食谱会根据季节换上应季水果。食草类会提供新鲜草,长颈鹿会加大新鲜树叶的量。”不同于冬日以提供热量为第一要义,春夏食谱更添了瓜果香甜,青草芬芳。
爱花人眼中的春天信号
梅花群芳遍地 望春玉兰枝头探春
待到花枝俏,只把春来报。
春天的花是从第一缕梅香开始的,摇曳在春风里的梅花,一朵朵一簇簇挤在枝头,尽情绽放。不似往年凌寒傲雪独自绽放,今年合肥的梅花可谓群芳遍地、绚丽夺目,在各个公园、广场、道路枝头花朵齐齐盛开,让人移不开眼,纷纷感叹:“今年的梅花开得真好!”
植物园科研科普中心负责人詹双侯向我们透露,在植物园的磬园、艺梅馆等多处景观,梅花已经完全盛开。春日里的梅花既有美艳之姿,又不乏迎寒之态,搭配上植物园里的建筑之景,韵味十足!“庐州浅晕、三河檀香、素心金蝶,这些都是植物园的‘老牌子’,只有来这里才能收集各种颜色的梅花倩影。”
有着“政务桃花坞”“梅花小河湾”之美名的合肥匡河公园,每到此时都会在合肥市民中火上一把。上千株红梅、粉梅沿着人行步道两侧簇拥盛开,还有绿梅点缀其中色彩斑斓。春风吹过偶尔还能引来一场梅花雨,惹得游客们纷纷驻足树下欣赏这难得的梅花胜景。
“仔细看玉兰树上的枝头,望春玉兰已经从花苞中探出了脑袋,作为春日使者开始践行着它的使命。”詹双侯介绍,现在合肥即将迎来白玉兰和紫玉兰等多个品种的春花。
“紫玉兰相较白玉兰开花略晚、树干更为高大,而二乔玉兰则是嫁接出的品种,在合肥多个街头、小区内都能看到。”因为花朵个头大,还带有白紫色的渐变效果,往往更受观赏者的喜爱。这两种玉兰还有些时日方能一展花颜。
大厨眼中的春天信号
“春食”吃出春日限定美味
春天的味道有很多,万物生发,绿色遍野,充满了生命的朝气。
春天吃鲜,春笋是当仁不让的头牌。一棵笋就能折腾出上百种吃法。安徽的3月,就是笋的天下。成片成片的竹子,掩不住春的诱惑,纷纷破土而出,成就了这个季节尤为佳的美味。产地不同的竹笋,风味自然也大不相同。作为安徽省徽州地区的传统名菜之一,问政山笋则是选自歙县问政山所出产的竹笋,且烹饪春笋无需太过复杂的技巧,否则会掩盖其本身的清香爽脆,有画蛇添足的遗憾。
一箸入口,三春不忘。被称为“树上蔬菜”的香椿头,以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营养,让无数美食爱好者流连忘返,可以称得上是“野菜界王者”的存在。说起来自春天的信号,中国烹饪大师、玉照堂五味斋餐饮总厨韩善强给香椿留了一席之位,“从古到今,香椿都是需要细加品鉴的一味季节性食材,无论冷菜热菜皆可营造出别样的味觉盛景。”作为春季的珍馐,香椿是大小饭店的时令“头牌”,其中,香椿头炒鸡蛋的热度最高,霸占春季榜单C位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不知,嫩绿的豌豆是不是你的最爱呢?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在中国最美厨师、安徽省烹饪大师朱怀宝的眼中,豌豆可是春季必吃菜之一。“这种看起来新嫩的蔬菜,吃起来味道清香、滑润适口、香甜绵软,而且有多种食疗功效。既可以当作蔬菜炒着吃,也可以当作配菜来增加菜肴的色彩,促进食欲、丰富口感。”有着多年烹调技术的朱怀宝在研究春季美食也并不那么轻松,每年他和他的团队都会在四季交替间研究新菜,五彩烩豌豆就是其中一道。把虾仁、火腿、芡实与豌豆完美集合,呈现出多彩画面。
春令时节,肥过鹅肉的螺蛳可是典型的春季限定美味。在百姓眼中,用心钻研美食之道的人,总能在平凡中创造美味。不管是红烧了嗍着吃,还是挑出肉来炒韭菜,螺蛳的鲜美便是春天的代表。
鱼米之乡合肥水产资源特别丰富,阡陌之间鱼塘星罗棋布。生养其中的白丝鱼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品尝时入口鲜嫩,味浓醇厚,在本地美食谱上占有重磅一席。
朱怀宝最近新研制的菜品“鱼羊鲜涮肥羊”就加入了白丝制作成的鱼丸。“这个菜是羊骨和鱼骨炖汤,取白丝鱼肉做成鱼丸,鱼羊汤炖鱼丸上桌,烧开之后涮肥羊、野菜,汤鲜味美,野菜解腻。”朱怀宝直言,对任何新事物永葆好奇心,烹饪亦是如此。他表示,现在大家很容易对某一美味产生“味觉疲劳”,春季限定的原材料虽一成不变,但做法却不可不变。“就好比此次我们新推出的野菜汤包,加入了墨鱼汁使馅皮表面黑得发亮。春天也是吃草莓正当时,我们用草莓的酸甜代替糖醋,推出了新菜——草莓排骨。”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食”更是带着浓浓的“春”的味道,人们在吃的过程中也自然转化成了一种对家的眷顾与怀念……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靓 孙皞乾 沈运 刘畅/文
高博/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5日,区委副书记、二十埠河区级河长金飞燕主持召开瑶海区二十埠河专项行动问题整改工作调度会。副区长张燕,...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