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环巢湖 带上“巢湖味”回家
[摘要]打造农业节庆经济,环巢湖一批现代农业和休闲采摘农业示范区正在兴起
甘甜的葡萄、飘香的荷花莲藕……如今,很多人去环巢湖旅游,不光是玩,还会到沿湖乡镇尝尝湖鲜,采摘点特色农产品带回家。这是环巢湖治理带来的变化,一批现代观光农业和休闲采摘农业示范区已经兴起或正在规划建设。
环巢湖生态农业发展迅速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巢湖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合肥市农委有关专家介绍,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以及畜禽养殖排放,都会造成水体污染。
如今,合肥全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优化病虫防治技术、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精准科学施药,加之农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农业逐步取代水稻等传统农业,巢湖水质的面源污染得以逐渐消减。
庐江县同大镇,葡萄种植是特色。“去年全镇10万亩耕地,有2万亩种植葡萄,每年产量可达4.5万吨。”该镇负责人介绍,“最近的葡萄园距离巢湖仅0.5公里。”
周三长是庐江县同大镇永安村的种植大户,有40亩葡萄地。“水稻每亩2000元收入,现在种葡萄最好可有8000元。”最大的不同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上,“水稻种植时农药是喷洒,一下雨就随水流失了,化肥中的氮磷对巢湖水体污染大。现在葡萄种植肥料的用量和成本虽增加了,但由于是埋施,放在地底下慢慢吸收、污染小。”
在这里,葡萄销售不用愁,每年葡萄上市的季节,就是庐江同大葡萄文化旅游节热闹的时候。庐江县还会公布几条旅游线路,方便市民采摘葡萄。
打造农业节庆经济 新型农业业态不断被开发
同样以葡萄闻名的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已经举办了十四届。“多年来,大圩一直推行葡萄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从设施栽培、田间管理、质量监管等多个环节进行把关,引导种植户控制产量、避雨栽培、物理防病、有机施肥,保证大圩葡萄品质口感和安全,也减少了对巢湖的污染。”大圩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环巢湖的白石天河,坝下不远处,每到夏天满池的荷花荷叶下藏着莲藕。王永义是当地一家合作社的副理事,承包种植莲藕。对比种植水稻和种植莲藕,王永义表示,每亩产量3000斤,6月份一斤可卖4元,一亩地的收益是种水稻的两三倍,另外,农药使用量减少了70%,比较环保。
合肥人已经善于打造农业节庆经济,以环巢湖旅游观光大道为主轴的休闲观光农业线路已然形成,大圩葡萄节、撮镇荷花观赏节、同大葡萄节、中垾番茄节、巢湖开湖节、黄麓葡萄节等一系列休闲农业节庆品牌正在培育中,新型农业业态不断被开发。
合肥市农委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总收入25.33亿元,休闲农业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568.5万人次。
合肥将加快古村落保护开发 唤起对“乡愁”的记忆
接下来,合肥市将以环巢湖旅游大道为中心,全市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兼顾产业与休闲功能的休闲园区,形成集生产科普、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生态景观、农渔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产业带,展现环巢湖“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江淮鱼米之乡农业特色。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和生态林等大力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巢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压力。
2012年至今,巢湖流域累计退出传统农业种植40万亩,新增蔬菜瓜果面积15万亩,构建农业生态减控防线。合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在沿湖岸线、河道两侧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渔业生态修复,目前环巢湖周边水生蔬菜面积超过20万亩。据测算,每年将减少氮磷排放2200多吨。
同时,合肥还着力挖掘巢湖有巢文化、农耕文化和农旅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捕鱼节、采摘节等农事体验活动,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开发,唤起人们对“乡愁”的浓浓记忆。
晨报记者 余佼佼
新闻推荐
时隔8年,合肥已成国家级综合铁路枢纽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