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输血供氧”,扶贫项目聚合力;“量身施策”,分类帮扶“拔穷根”。春末夏初,一颗颗精准扶贫的“种子”在含山县林头镇双井村破土成芽;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孕育着丰收的希

马鞍山日报 2016-06-01 10:38 大字

司绍金在给蟹苗喂饲料。

记者 刘挺 况安轩

快与慢,在马鞍山最西边的双井村,形成了鲜明却又略显尴尬的反差。

抬眼望,凌空架设的京福、商合杭(在建)高铁线路宛若巨龙穿村而过,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有一列乳白色的京福高铁列车呼啸驶过,将现代文明的“速度与激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环视四周,传统农业生产的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依旧清晰如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靠天吃饭、土里刨食,日子像村头流淌的清溪河水一般,缓慢而又平静。

更令人揪心的是,无企业、无产业、可利用资源少之又少,在素有含山县经济发展“火车头”之称的林头镇中,贫困村双井,已然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这个春天,扶贫开发的“希望之火”,点燃了这个传统农业村落的发展激情,更让双井村的乡亲们,看到了走出“贫困闭环”的希望。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修路清淤、环境整治;分类帮扶、量身施策……一幕幕脱贫大戏精彩开锣,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平静,正一点点被打破。

“力争年内甩掉贫困村的‘帽子\’,让所有贫困户脱贫!”双井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唐先林信心满满。

在脱贫“冲刺路”上,习惯了“慢节奏”的双井,开始发力、飞奔。

贫困户有了新生计

75岁的贫困户老司,今年要学一门新“手艺”——养蟹。

双井村西临清溪河,东枕草山,地势西低东高,老司所承包的鱼塘便在村西面的圩区内。8亩多鱼塘用红白相间的玻璃钢瓦围着,在农田中显得十分醒目。

5月25日下午,记者在鱼塘见到老司的时候,他正忙着给五口塘里的蟹苗喂饲料。虽然蟹苗才投放下去两个多月,可老司却一点儿不敢怠慢。不仅每天白天要来喂饲料,晚上也要到鱼塘巡视一番,一忙就要忙到后半夜。

老司名叫司绍金,家住在离鱼塘两里外的司疃自然村。

种过田、打过工,2014年,因为患上了膀胱癌,老司不得不从镇上的铸造企业退下来,一家人顿时断了收入来源,再加上老伴患有心脏病,沉重的医药费负担犹如一座大山,压得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透不过气来。

正当这个家庭陷入绝望之际,村里把帮扶脱贫的计划送上了门。

“帮助像老司这样的贫困户脱贫,村里制定了分类帮扶计划,一人一策,精准发力。”唐先林说,正好村上有户村民的鱼塘闲置,村里便“牵线搭桥”,做了担保,帮助老司把鱼塘承包了下来。

买蟹苗,购饲料,承包下鱼塘后,老司的生活又渐渐忙碌了起来。村干部们也常常来到老司的鱼塘当起“技术指导员”,帮助老司解决在养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他们告诉我在鱼塘周围种点农作物当饲料,能节省不少成本。”司绍金告诉记者,“等到螃蟹上市,他们还说要帮我找销路呢!”

蹲点调查·一线探扶贫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为做到精准扶贫,东山村为贫困户编码,安装四位数的蓝色扶贫门牌,并为每一户贫困家庭量身定制脱贫“套餐” 逐户摘除“蓝牌牌”“东山”必能脱贫再起

贫困户李宗桂家,室内焕然一新。 记者 苏自山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有78户贫困户,每户门头上都...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