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年师徒恩 16年“父女情”

巢湖晨刊 2016-04-12 16:32 大字

□吴万星 本报记者 徐文君/文 宋阳东/图

巢湖市铸造厂宿舍区有一位百岁老人叫沙学谦。他不愿意与身在大城市的子女居住,选择“独守”在巢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老人和家属都很放心,因为他有一个好徒弟林万欣。老人摔倒,林万欣照顾;柴米油盐,林万欣准备……自2000年起,林万欣16年如一日,义务照顾老人,在街道、社区传为一段佳话。

百岁老人的“贴心人”

3月29日下午,在百岁老人沙学谦家中,林万欣为老人起床梳洗。穿衣、穿鞋、扶起、梳头,动作麻利亲切,不知内情的人都会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

“老人与他徒弟关系可亲着呢,上次摔倒后,他儿子过来照顾他,他几次嚷着叫儿子回去。”凤凰山街道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3月18日,老人在家里摔倒,老人的小儿子从上海连夜赶到巢湖照顾他。但没过几天,老人就开始刁难他,让他回上海,原因竟然是因为有他照顾,林万欣来得少了。

简单的几个动作,让记者感受到两人的默契。老人说上海话,每说完一段话后就看着林万欣,急切地希望她为他“翻译”,林万欣立即“心领神会”。老人起床后将眼神投到桌子上,没有任何语言,林万欣立刻意识到老人在找梳子,这让现场的人都很惊讶。“照看他已经有16年了,所以对他的喜好和生活习惯,我都比较了解。”林万欣笑着对记者说,“老头子脾气倔强,与他相处可要‘斗智斗勇\’。比如冰箱里的食物已经过期了,他是不会扔的,我得说‘家里来客人了,我把东西带回去招待人\’,他才同意你带走,否则他就煮了吃掉。”

16年坚守见证“师徒情”

沙学谦出生于1916年,江苏海门人,年轻时学过中医,在上海经营一家中药店。上世纪50年代,他被遣送到巢湖市铸造厂改造,1975年留在铸造厂中药房工作。“老人有一手好手艺,中药房就他一人,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所备中药干净质优,那时巢湖很多人都慕名来配药。”林万欣对记者说。

上世纪80年代,林万欣从重庆来到巢湖市铸造厂工作。“1986年,我调到中药房工作,与老人开始熟悉起来。那时他已经70岁了,老人将配材、价格等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手把手地教我怎么选材、怎么配材,非常用心。”林万欣的聪明好学受到了沙学谦的器重,两家人关系也越走越近。“老人有四个子女,分别在江西、上海、新疆等地,但是老人习惯了巢湖的生活,不愿意与子女们住在一起。”林万欣对记者说。

从中药房退休后,沙学谦和老伴就生活在巢湖,两人互敬互爱,相携晚年生活。2000年,86岁的老伴去世,老人开始独自生活。“老人的子女过来想把他接走,但是老人不肯。”林万欣说,“那时他已经80多岁了,一个人居住我也不放心,所以每隔一两天就过来看看,给他准备些柴米油盐之类的。”

老人家属的“放心人”

“小林一家对爸爸可好了,爸爸爱吃什么,她比我都清楚。这些年有她在,我们放心多了。”老人70多岁的女儿沙承娟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只要爸爸有事,小林第一时间就会赶到,就像对待自家父亲一样。”

凤凰山街道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老人前阵子如厕时摔倒,身上沾满了污秽物,躺在地上,但是他又不肯去医院,邻居们无可奈何。林万欣来了后将他扶到床上,帮老人脱去衣服擦洗,与亲生女儿一般。”

“他的儿女曾经要给我报酬,但是我没要,也不能要。”林万欣对记者说,“我们有一年师徒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他老了,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照看他。”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问老人,林万欣对他好不好。不爱表扬人的老人高高地举起了大拇指,不停地说:“她很好,很好!”

新闻推荐

个人缴费设13档 参保人可自主选择 巢湖市出台《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

晨刊讯 昨日,记者从巢湖市人社局获悉,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城乡居民的老有所养的问题,日前巢湖市制定出台《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今年...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