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木匠五年捐八百个爱心小板凳
本报讯(记者 武鹏 通讯员 解琛 黄典平 文/摄)纯手工打造的实木小板凳,老木匠花一天工夫只能做出来一只,一定很贵吧?不,这些小板凳都不要钱,因为爱心无价。昨日,在合肥市瑶海区东七社区文明村,又一批100只小板凳被捐赠给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五年来,年逾古稀的王宏云老人坚持不懈,累计已无偿捐出至少800个小板凳给福利机构。
从上世纪大炼钢铁时代在省委钢厂,到80年代从合肥铸管厂退下来,老人做了一辈子的木头模具工活。虽然和常见的木匠做家具等不一样,但王宏云老人还是练就了一把好木匠手艺。从2011年起,老人重拾技艺,开始做起小板凳来。“现在街面市场上的小板凳,全都靠钉子钉、胶水粘,不结实。我这些小板凳用得都是结实的木料,也是传统的木工手艺,全靠榫头、铆眼固定。”王宏云说,一个小板凳做下来,只有在面上用了六根小铁钉。而做一个小板凳,就要花费他一天时间。
从2011年至今,王宏云老人已造出了至少好几百个小板凳。“一个都没卖过,一开始是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谁家有孩子能用得上,就来拿一个。”老人说,后来,他做得椅子越来越多,就考虑把小板凳送给福利机构。在老人的家中,数本大红色的捐赠证书,是他莫大的荣誉。记者看到,合肥市、巢湖市两地的儿童福利院,以及经开区一家残疾互助协会,都有他捐赠的记录。“每次至少捐100个小板凳,反正每年我攒到了这个数,就联系福利机构捐出去。”王宏云说。昨天,他把做出来的100个小板凳,通过社区和瑶海区残联牵线搭桥,捐给了笑童颜聋儿康复中心,帮助那里的残疾孩子更好地学习。老伴刘奶奶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算手工钱,这些年老伴买物料的花费,大概接近万元。而王宏云笑着说,为了节省成本,他经常骑车自行车,满城里转悠,见到街头巷尾被丢弃的废木头,就捡回来废物利用。
王宏云在制作小板凳
新闻推荐
三家涉事会所被宣判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