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洒满乡邮路
三十年来,无论山高壑深、酷暑严寒,邮递员杨和平每天都准时将投递物送到乡亲们手中——
本报记者 朱胜利
早上6点钟之前,将报纸、信件、包裹等分拣好,按邮路距离远近排好顺序装进邮包,跨上摩托,巢湖市夏阁镇西峰邮电所邮递员杨和平开始了一上午的投递行程。上午,杨和平要抓紧时间把投递物都投送完;下午,他始终守在邮电所里,帮乡亲们办理水电费、电话费缴费等业务。
“穿这身邮政制服30年,已经习惯了每天奔走忙碌。”谈及从业的经历,杨和平如数家珍。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的他本可以顶父亲的职进入巢湖市广电局,端上人人艳羡的“铁饭碗”,但他却令人意外地选择了乡邮员工作,“看到乡亲们通信困难,信息闭塞,就想在这方面实实在在帮上忙。 ”
西峰邮电所服务区域109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山区,沟壑纵横,杨和平每天带着40多公斤重的投递物上山越沟,辛苦可想而知。一开始,邮电所配置的是自行车,“上坡靠推、下坡怕飞”;现在虽然换成了摩托车,但遇到雨雪天气还是要扛着邮袋步行投送。
退休教师李道德是一名报纸老订阅户,住在离西峰邮电所28公里处的一个山洼里。今年6月的一天,大雨滂沱,杨和平骑着摩托车冒雨给李道德送报纸,当车行到一条小河旁时,发现河上的小桥被山洪冲断。怎么办?杨和平把摩托车放到附近一村民家的屋檐下,毫不犹豫地步行至小河上游,翻过一座大山,雨中跋涉2个多小时,将报纸送到了李道德家。
目前,西峰邮电所只剩下杨和平一个工作人员,但服务内容却有增无减。服务“三农”,给乡亲们配送农资,杨和平不是坐在所里等订购,而是上门服务。夏季抢种,夏阁镇军欧村种粮大户欧秀龙却因为没钱买肥料,无法按时播种。 “不能因为肥料耽误了农时。 ”杨和平得知情况后,从朋友处借了2万元钱帮欧秀龙把肥料款先垫上,然后拉着10吨肥料送到了欧秀龙的地里。欧秀龙深受感动,主动提出要支付利息,但被杨和平谢绝了。
“老杨工作敬业,群众口碑好,业绩在我们公司36个乡村投递员中一直名列前茅。 ”安徽邮政巢湖分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谈到杨和平既喜亦忧——很难找到杨和平的接班人,乡邮员工作辛苦,待遇不高,如果不是像杨和平那样热爱邮政事业、乐于奉献的人,肯定干不长久。
30年,一年365趟,服务区域的每个住户、每条山路、小河,都印刻在杨和平的脑海里,成了一幅难以磨灭的“地图”。一遍遍走过“地图”上的山水,载着邮包的杨和平从一个小伙子走成了“小老头”,虽然也想放下邮包,在家含饴弄孙,但想到山洼里急切等待投递物的乡亲,杨和平的脚步就停不下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贾克帅本报通讯员 陆炳生一条长约一公里的社区街巷,一辆垃圾车、一把扫帚是她离不开的装备。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时,她就出现在街巷的一角,十几年如一日。她就是维持着城市“...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