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肥经济圈 培育安徽核心增长极——省政协委员专题座谈会综述

江淮时报 2012-10-12 09:59 大字

[摘要]省政协委员专题座谈会综述

本报记者毛学农谢媛

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安徽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长三角区域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建设合肥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顺应区域发展大势,着眼安徽崛起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9月29日,省政协召开“深化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 促进合肥经济圈发展”委员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部分省政协委员、有关市县政协负责同志先后发言,围绕深化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提升合肥经济圈的区域核心竞争力建言献策。

合肥 需重新界定经济圈范围

近年来,合肥经济圈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整体实力迅速壮大,已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全省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区划调整后,合肥经济圈范围发生了变化。而从省级层面来说,至今尚未得到明确。考虑到合肥经济圈的未来空间发展,合肥市政协建议将合肥经济圈的范围界定为合肥、淮南、六安和桐城、定远等市县。希望省里尽快研究确定区划调整后经济圈的范围,便于合肥经济圈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修编审批工作。

目前,经济圈内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从2010年开始,已分别在原地级巢湖市、淮南市六安市举办了三次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议。圈内各市之间已经开展的广泛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省内外已经产生了较好影响。

但是,由于这些合作专题内容大多是跨行政区域推进的项目,有些还需要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仅仅依靠经济圈各市协调推进难度较大。合肥市政协建议省里加大对经济圈合作专题的统筹协调力度,推进合作专题的顺利实施。

淮南 构筑“合淮同城化”桥头堡

在合肥经济圈这个“圈”中,淮南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独树一帜:华东工业粮仓、中国大型能源基地、全国亿吨级煤电基地。如何发挥独特优势,与圈内的城市实现差异发展、互补发展、抱团发展、共赢发展,合力推进合肥经济圈建设,共建共享同城化,是淮南崛起的新使命新希望。

淮南市政协认为,实施“合淮同城化”,山南是最好的突破口。 2004年6月份,原合肥市长丰县的7个乡镇划归淮南管辖。这片位于舜耕山以南的山南新区,规划范围9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60多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万人,将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行政办公、文教、体育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轻型工业基地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区。

不仅因为这里距离合肥最近,还因为这里正孕育着一条“合淮工业走廊”。这条“合淮工业走廊”能够为充分实现两市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互为依托、功能融合、空间连绵的“同城化”创造条件,已被写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几年来,山南新区累计开工项目15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起步区15平方公里路网体系基本形成。

六安 建设面向长三角五大基地

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六安市政协建议六安要努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五大基地。一是面向长三角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应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优质粮油、皖西白鹅、名优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

二是面向长三角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为长三角提供能源、原材料支持的同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面向长三角的加工制造业承接基地。采取加强特色专业园区建设、与长三角地区共建产业互补和配套的“共建园”、开辟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园整体搬迁的“园中园”等方式,积极承接长三角的产业和产业集群转移。

四是面向长三角的物流集散基地。应全面推进市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六安火车站综合物流园、新桥机场临港物流园、霍邱钢铁物流园、周集港区物流园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

五是面向长三角的旅游休闲基地。六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春古城、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等风景名胜古迹,全市已建成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13个,具备建立长三角旅游基地的优势和潜力。应着力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绿、红、古、特四大品牌,将白马尖、天堂寨、万佛湖等主要景区紧密相连,推出精品旅游路线,创建5A级景区。

巢湖 力争挺进全国百强县

区划调整后,巢湖划入省会合肥市,作为合肥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巢湖市委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

为实现巢湖挺进百强目标,巢湖市政协建议,强化工业强市意识,不断壮大经济总量。

巢湖市政协建议,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和规模化种、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优势畜禽产业为主导,大力提升养殖业;以丰富的水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以服务城市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业;以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为关键,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要抢抓区划调整机遇,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要充分发挥该市湖光、山色、温泉、湿地、人文、历史等比较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精品,优先发展旅游业,力争“十二五”末,三产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桐城 在北融南接中科学发展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区位优势明显,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既是皖江示范区的成员市,又是合肥经济圈南部门户城市。

为对接长三角,加快产业转移步伐,桐城市政协建议,以合肥为龙头和核心的合肥经济圈应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桐城包装印刷、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桐城与合肥市家电、汽车等企业间的配套合作,吸引合肥市农用电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该市相关产业对接发展。致力推进合肥、桐城农超对接,大力开展两地农产品产加销合作。

开放双方文化演出市场,增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瞄准经济圈内“活力文都、休闲天堂”目标,依托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仙龙湖旅游度假区、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宰相府、六尺巷、嬉子湖等文化生态旅游景点,着力打造桐城一日游精品线路,实现合肥—桐城旅游直通车市场化、常态化,共同推动两市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新闻推荐

新型城镇化之“新”三人谈

主持人:本报记者 何小龙嘉 宾: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朱文根省政协常委,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市民盟副主委 奚之英省政协委员,肥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