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区域发展新战略:皖江带动皖北

安庆晚报 2012-04-01 20:36 大字

 

“泛长三角”的重要一子———安徽,开始力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最近总投资200亿元的马鞍山郑浦港“港口物流基地”一期工程顺利通过评审。这个偏江一隅的城市猛然发力郑蒲港新区,把皖江城市推向新的投资热潮。

更让外界关注的是,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推出的《关于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的实施方案》,合肥、芜湖、马鞍山以及皖北的阜阳、亳州、宿州分别结成“对子”,携手共建3个现代新城。

显然,今天的安徽省不仅更加注重打造皖江城市的龙头地位,还开始着手破解一直困扰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皖江热词:

一体化、同城化

在皖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最关键的在于“整合”,产业互补和对接尤为重要。

今年,“一江两岸联动发展”写入了马鞍山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在兴建中的马鞍山长江大桥,即将拉开马鞍山跨江发展的帷幕———依托长江北岸深水岸线规划而建的郑蒲港新区,即毗邻马鞍山长江大桥。

这只是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的一个动作。按照安徽省发改委一位官员的说法,安徽正在大力推进芜马(芜湖、马鞍山)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与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荣兆梓表示,“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开发“大芜湖”跨江城市组团,在今后20年时间内,迅速崛起为500万人口的大城市。荣兆梓认为,2011年7月巢湖市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划调整,为芜湖和马鞍山赢得极大的发展空间,也使跨江发展突破了地域限制。

而不久前出台的《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则首次提到“芜马经济圈”,“加快推进芜马、芜宣一体化,实现芜湖、马鞍山与无为、和县和江北集中区的跨江联动发展。”“芜马经济圈”的设想为皖江城市群跨江联动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一种方向。

不过,安徽省发改委官员同时也提醒,在皖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最关键的在于“整合”,产业互补和对接尤为重要。

“重要资源的分配、产业布局和协同是皖江东部城市圈跨江联动发展必须考虑和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他说。

协调发展:

皖江带动皖北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率低,与此相伴生的是城镇化发展不足。

与皖江城市带飞速发展的势头相比,皖北发展一直比较温吞。

据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经济发展数据来看,2011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1078.1亿元,皖北地区生产总值2976.2亿元,不及全省总量三分之一。而皖北地区有着丰富能源、资源以及粮食主产区,劳动力资源以及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理应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但现实是,皖北拖了安徽的后腿。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工业化、城市化率低。”安徽省发改委的一份《安徽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如是概括:皖北地区工业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薄弱、工业经济竞争力不强、工业结构不够优化。工业经济中的大部分产业为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较低的工业化率相伴生的是城镇化发展不足。

201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争取将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等市县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着力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打造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安徽省政府参事、省战略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认为,皖北城市若能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将与皖江城市带形成呼应,极大地带动皖北地区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委省政府已开始强力支持皖北利用皖江示范区的政策和平台承接产业转移。据安徽省皖北办提供的《关于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皖北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加快发展的增长极。其中,把合作共建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作为皖北“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

据皖北办透露,一些配套政策也将密集推出,“省里积极支持调整相关规划,将合作共建园区规划范围纳入所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新闻推荐

以为早已了结不料冒出“强制执行”

双方和解时最好有书面凭证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