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学毕业种田七年

安徽商报 2017-07-08 07:00 大字

王胜和他的圣女果(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沿着合淮路向北,出城30公里,就到了长丰县苏小洼村。 90后小伙王胜的“青峰岭”就在这里。烈日下一眼看不到头的钢构大棚里,是全年不断档的70多种蔬果。七彩圣女果、西瓜、甜瓜、草莓、葡萄……除了供接待不完的游客采摘,大部分每周两次直供到了客户家里。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七年,王胜的感受是“一言难尽”,“反正我最美好的青春,都在这里了。”

学机电的大学生种田了

7月6日上午,艳阳高照,王胜正在一个钢构大棚里大汗淋漓。其他大棚里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蔬果,这个大棚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灶。两辆大巴车带着100多名游客前后抵达,大棚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城里人对农家土灶新鲜得很,烧柴草、洗菜、下锅,菜放进大锅的时候发出刺啦的声音,一群年轻姑娘一下子欢呼起来。

王胜对这一切习以为常,只顾埋头改造电路。这几天天气热,合作社的电压不太稳定,大棚里的空调扇有时候转不起来。电工活在他手里,驾轻就熟。 2010年,他从铜陵学院机电专业本科毕业,四年大学生涯就是跟机械设备打交道。不过当他的同学都忙着投简历,在城市里找工作的时候,王胜却选择了逆行的路——回家乡种田。 1991年出生的他,那年还不到20岁。

王胜开始和叔叔一起搞农业种植养殖。从承包鱼塘开始,到种草莓、种蔬菜。虽说是农家的孩子,可真想在土地上做出文章,却是一路坎坷。“交学费”的经历简直数不过来。“当年种植规模只有100多亩的时候,一半种了空心菜。 5月份,大棚里温度一下子上来了。怕把菜热死,我们把大棚两边打开通风。大棚里五六十度的高温,乍一遇到室外低温,一两个小时,菜全死光了。当时真是惊呆了。”当年空心菜批发价三块多一斤。惨痛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

70多种果蔬送到家

好在“学费”没有白交。经过七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王胜的青峰岭有机富硒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面积近千亩,光大棚就有400多个。一年到头,能供应70多个蔬果品种,光水果类的就有近30个品种。

虽说都是市民家常吃的品种,但王胜想让自己的果蔬与众不同。在青峰岭,一眼望去都是高大齐整的钢构大棚。大棚里闷热难耐,圣女果却长得茂盛。浓密的枝叶间,各种颜色的小果实格外好看。

寻常的圣女果只能进菜市场,王胜的七彩圣女果3.5斤装却在微信上卖36元一份,而且供不应求。好价格的背后是市场对品质的认可。但要想种出高品质的产品,就得舍得投入。七彩圣女果都在钢构大棚里,恒温恒湿。最便宜的种子五毛钱一颗,贵一点的一块六一颗,一亩地光种子就要三四千元。施肥、打杈、整枝,人工又是一大笔。

不仅仅是圣女果,其他瓜果也是一样。王胜算过一笔账,普通露地瓜一亩地成本最多2000元,他的西瓜每亩光菜籽饼就要1000多元的,还要另外加3000多斤农家肥,算下来,每亩地成本至少是传统种植成本的三倍以上。“还不算大棚、人工费用。不同的品种我们还要轮作,一亩地,至少三到五年才会再种同一个品种,保证品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病害。”

瞄准一日游“后备箱”

如今“生态农庄”、“农家乐”在城市周围遍地开花,王胜则是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了生态旅游,瞄准了城里人的汽车后备箱。创业第二年,他就做起了草莓采摘基地。路还没通的时候,游客踩着泥巴路进来,小小的草莓园挤得满满当当。

两个月前新增的农家大灶,让合作社的业态更丰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城市周边的半日游、一日游目的地,游客来了可以采摘、垂钓,还可以在这里自己加工制作,更长时间的逗留,可能就意味着更多的产品被带回家,意味着销量和口碑。”

王胜今年刚刚27岁。在别人刚刚起步的年龄,他已经走过了七年的创业路,成了一家规模近千亩的合作社总经理。一度他最大的愿望是早上能睡到8点钟,因为已经记不清上一次睡懒觉是什么时候了。在他看来,就算是马云,创业初期也曾经历过那么多次的失败,所以现在吃点苦很正常。

去年有人想出资600万买下公司,王胜最终没卖。虽然“有那么一个瞬间,特别想卖”,但今天,他庆幸当初的决定。“我最好的青春,都在这里了。共享经济时代,我觉得生态农业应该还有更多玩法。”

记者刘媛媛实习生陈峰

新闻推荐

新区心连心广场周边环境整治显成效

本报讯(通讯员程亚平)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近日,新区城建监察大队联合新区工商局、市交警三大队、正阳路街道办及辖区社区等多家部门,统一安排部署,抽调精兵强将开展心连心广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

长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