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养虾能手身残志坚致富不忘乡亲

合肥日报 2017-05-12 18:41 大字

水库浩瀚,柳丝摇曳,虾田环绕,银波连连。连日来,长丰县造甲乡双河社区年届半百的残障老汉崔兴文忙得不停歇。每天从早到晚,他既要收放自家田里的数十只虾笼,又要协调指导村上龙虾养殖户适时捕虾外运,还要马不停蹄地打电话联系龙虾客户。“龙虾现在卖到20多元一斤,村上养虾户每天卖虾收入至少都在2000元上下,真叫‘田野一片水,兜里一袋银\’。”崔兴文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50岁的崔兴文,3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左下肢的终身残疾。自他懂事起,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砺出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1988年初中毕业后,面对贫困的家庭,崔兴文决定放弃学业,外出打拼挣钱,只身前往马鞍山,做起了贩卖草莓的生意。凭借胆识和智慧,很快有了积蓄。但他却“不安分”起来,想到了家乡的好生态。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双河社区紧依双河水库,岭青水秀,资源丰富,是发展水产业的佳地。1992年夏天,崔兴文回到故乡,投入近万元,将自家承包以及转租的30亩滩涂地全部开挖成水塘,用于养藕、养泥鳅、养蚂蟥。此间,由于他本人身患腿疾,重活全落在妻子一人肩上,因劳动强度过大,最终导致妻子身患多疾,致富梦破灭。

2008年春天,崔兴文在网上发现,养殖龙虾不仅不需要出重体力,而且成本低,利润大。在外出拜师、掌握养虾技术后,他三管齐下,将30亩水塘拿出一部分专门养虾,一部分开辟成稻田养虾,另一部分用于繁殖虾苗。在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双河水库不受污染,他在龙虾塘内模拟湖泊生态环境,种植伊乐藻、水花生等植物。这样平时既可净化水质,夏天又可为龙虾遮荫,防止龙虾早熟。在此基础上,他四处奔波,与合肥、淮南等地的大酒店建立了长年供货协议,保证了龙虾产得出、销得掉,年收入达十多万元。

在淘取了“虾金”后,崔兴文发动成立了龙虾养殖合作社,吸纳贫困户社员100多人,其中残疾人36人,在双河村创下了养虾千亩的神话。崔兴文的义举,引起了造甲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该乡镇把龙虾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聘请崔兴文为全乡龙虾养殖顾问,在双河水库沿岸的双河、双丰、六方三乡贫困社区构建了万亩龙虾基地,修通龙虾大道,开辟龙虾观光一日游,举办龙虾节,打造互联网+农业的电商平台,帮助近千农户实现了养虾致富梦。·蒋鸣 孔宪昌 本报记者 王蔚蔚·

新闻推荐

风驰岗集 重点项目展新翅

——千帆竞发 聚焦岗集在建重点项目

长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