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环卫一体化造就乡镇“新容颜”江淮小记者解密“美丽长丰”源代码

江淮晨报 2017-04-26 06:00 大字

小记者们走进长丰县,到访造甲乡。

拿上环卫“神器”捡拾垃圾。

垃圾倒入绿色垃圾箱。

绿色垃圾箱装满垃圾后装车运走。

小记者们正在浏览垃圾兑换超市的回收表。

参观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碑。

参观纪念馆,聆听英雄故事。

小记者们正在钓虾。

展示钓虾的“战果”。

“一路上,绿荫大道,美景不断,虽然是乡村,但周边环境一尘不染。这与我们想象中的乡村大不一样。”走进长丰县,到访造甲乡,彻底改变了小记者和家长们对乡镇的印象。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江淮晨报联合长丰县委宣传部邀请20名江淮小记者一起前往长丰县造甲乡,探访“美丽长丰”的源代码——环卫一体化工程。

感受绿色生活: 环卫一体化靓化新乡村

当天上午,载着20余名小记者的大巴车从合肥市区出发,一路掠过无数美丽的景致后,很快来到了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村美、户好、人和谐……这是造甲乡双河村给小记者和家长的第一印象,大家深刻感受到如今乡村环境的变化。

平坦的水泥路贯通整个村子,道路两旁每隔十来米就矗立一个“战士”——绿色垃圾箱;每个垃圾箱都有着自己的“身份证”,上面清楚地写上村民的名字;此外,每家每户门前均有个小垃圾桶。原来,为搞好乡村生态环境,长丰县造甲乡开展“治脏治乱”整治工作,悉心打造“明星样板”,按照“户入桶、桶入箱、箱入车、车入场”四位一体的科学运作方式,在双河村先行试点环境整治工作。

刚到村里,小记者们就看到村里的保洁人员正在进行村内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装满垃圾的绿色垃圾箱统一在垃圾中转站排队集合,等待垃圾车。保洁人员将它们挂在垃圾车外的梯式架子上,自装缷式垃圾车会自动抬高、翻倒,将垃圾装入车内。“太厉害了,这就不用人工搬运了,省了好多力气呀!”小记者们发出惊叹。

据该村相关负责人曹涛介绍,以前,村里每家都有个小垃圾堆,各种生活垃圾都有。今年2月份,长丰县造甲乡开展了一次“大扫除”,在大力宣传垃圾收购的政策下,倡导村民主动将垃圾整理送车运走。“我们不仅清理了大量的存量垃圾,还开展了水面漂浮物清理、拆除乱搭乱建等很多整顿措施。所以,小记者们才会看到造甲乡的美丽新颜。”

地球日在行动: 拿上“神器”为环保尽力

垃圾还能拿来兑换,小记者们可是第一次听说。在造甲乡双河村的垃圾兑换超市门口,小记者们看到,货架上摆放食盐、洗洁精、肥皂、牙刷、打火机等很多生活用品。

十个废旧纸箱可以兑换一块肥皂、20节废旧电池可以兑换一袋食盐、5个废农药瓶子可以兑换一个打火机……在垃圾兑换超市的回收表上,列着很多兑换项目。曹涛给小记者们介绍说:“我们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尤其是不可回收的,我们不能随意处置,它不仅影响乡村的美观,更会污染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看到大家为保护环境做了这么多工作,小记者也不甘示弱,纷纷要加入造甲乡的环卫工作中来,为环保尽一份力。这时,工作人员拿来了像拐杖一样的东西,不过它可是灵活的环卫“神器”。“捏住手柄处,接触地面的另一处就可以将垃圾夹起。”工作人员边示范边介绍。

“这个也太好用了,我也要试试。”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拿上“神器”,带上垃圾桶,开启了一段别样的环卫之旅。“瞧,草丛里还有纸屑和烟头。”虽然路面很干净,但小记者们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重温红色记忆:小记者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之后,小记者们来到村头的一个小广场。广场上,一座纪念碑拔地而起,顶端镌刻着鲜红的党徽,下面写着: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碑。纪念碑下,小记者们认真听讲,了解这个在合肥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方。

纪念馆中央竖立着革命烈士崔筱斋的雕像。“1926年9月,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共北乡支部,直属中央领导……”丁紫晴作为小记者的代表朗读着崔筱斋的生平事迹,带着大家回顾他的革命生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内还展览了许多革命事迹,小记者们近距离感受了一番革命事迹。

“此次组织小记者们参观纪念馆,聆听革命先烈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英雄故事,增强小记者们对红色革命圣地的了解,深刻感受关于合肥的红色革命气息,激发他们继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热情。”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虾稻共养模式:养虾有“稻”,村民致富有方

享用了美味的午餐后,终于要去参加期待已久的钓龙虾活动了,小记者们兴奋不已。“合肥龙虾看长丰,长丰龙虾看造甲”,近年来,造甲乡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基地。其中,造甲乡出品的龙虾全程生长在无污染的水稻田里,春季繁衍虾苗,4月底便能见到肉质鲜美的小龙虾,每吃一口都能让人想起小时候关于田野的记忆。这进一步打响了造甲的“龙虾之乡”美誉。

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村民崔兴文是全乡稻田养殖龙虾致富的带头人。由于传统养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龙虾产业发展的需求,“虾稻共养”模式逐步兴起,崔兴文努力学习种养技术,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因为我们这的水稻田里都在养龙虾,水稻不打农药,所以虾和稻都卖得很好。”崔兴文说。

一根竹竿、一条棉线、一个桶、几份诱饵,来到稻田边,崔大叔已经为每位小记者准备了一份钓虾工具。“龙虾早晚活动得频繁,这会气温高,它们不大愿意出来,你们要把诱饵多靠近水边的水草下,一定要等虾咬住了,再提竿。”活动开始前,崔大叔先给小记者们讲解了钓虾的要领。听完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午后的气温有些高,但小记者们的热情不减。陆续有人钓上虾来,引得一阵欢呼,村民梁大姐也带着小孙女来围观。梁大姐家有十多亩稻田,她说,以前乡民们都外出打工,现在造甲乡的龙虾卖得火爆,她便在家搞起了稻田养殖龙虾。“现在家家户户养龙虾,从繁殖种苗到销售都有乡镇给予帮扶指导,我们既照顾了家庭,也增加了收入。”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很快到了返程时间,田埂上的小记者们依然舍不得离开。“今天过得特别充实,自己钓的龙虾都舍不得吃了,下次我还要来。”返程途中,小记者汪成瑞开心地讲述着一天的收获。

吴啸成/文 卓旻/摄

通讯员 金晶 曹涛

新闻推荐

合肥至六安市郊铁路正进行勘探

“目前,合肥都市圈已进入加快发展、合作升级的新阶段。”六安市市长毕小彬透露,合肥至六安市郊铁路已于今年2月底进行了第一次环评公示,目前正在开展勘探和线路方案论证。毕小彬介绍,在基础设施互联...

长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