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肥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安徽日报 2016-09-08 00:00 大字

合肥市始终把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作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的重要内容、农民“建家园、提品质、促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村“产业富村、环境靓村、生态美村”的重要抓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重要促进,积极采取综合举措,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农业发展。

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优化农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环城休闲农业区、环湖生态农业区、环机场高效农业区和沿岭旱作农业区、沿山果茶农业带、沿路设施农业带、沿河绿色农业带等优势农业产业区(带),形成了“三环四沿”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联动”建设,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都市农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设施蔬菜、草莓、生猪等10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发展。加快休闲旅游、定制农业、民宿经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加速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20亿元、休闲农业经营总收入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15%。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目前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814个。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目前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26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省名牌产品210个,累计涉农有效注册商标已达1.26万件。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环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验区建设实现增点、扩面、提升,着力探索具有合肥特点的“一创两减三循环”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水旱轮作、合理复种等新型农作制度,稻菜轮作“千斤粮万元钱”模式突破20万亩,“虾稻共育”、“稻鸭共育”等生态种养模式面积突破5万亩。大力建设农村沼气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设施,推进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25万亩以上。全年全域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午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

二、强化物质技术装备支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国农科院安全食品研究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陆续建设,已获批3个农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2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8个农业类院士工作站,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30家,农业类科技创新性企业55家,农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实施百亿种业提升工程,培育壮大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影响力的种源企业,全市共取得授权品种和申请品种权56个,占全省的70.9%。二是深化农业科技服务。遴选929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农技推广服务,围绕水稻、油菜、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8个主导产业,组织55名专家,建立15个试验示范基地,推广主导品种183个、主推技术127个,培育科技示范户9290户,帮扶贫困户1954户,构建了“一个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一支服务团队”的农技推广机制。三是组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长丰县入选全国第二批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邮乐农品、三瓜公社、景徽菜篮子等一批合肥本土农产品电商迅速发展,上半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四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共创建了1个国家级、8个省级和2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强粮食烘干设施建设,新建设24个烘干中心,新增日烘干能力1万吨,全市日烘干能力达到3万吨,基本满足全市新收获粮食烘干需求。

三、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大力发展职业农民。制定 《合肥市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办法》,重点遴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职业农民分类开展培训。二是深入实施农业经营机制提升、百家龙头企业提升等行动。认真落实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税、用地用电等支持政策。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分别到达3524家和394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77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36家。三是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规程,促进土地规范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18.7万亩。

新闻推荐

罗塘乡 精品园区迎盛会

“长丰县罗塘乡的农业发展,关键在于品质、特色和安全。”这是该乡在分析实际情况后得出的农业发展思路。怎样利用好有限的土地和便捷的交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农富农,优化环境成为该乡的重要工作...

长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