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科技让垃圾焚烧“零烟雾”
本报凤山讯 (记者/韦鹏雁 覃世默 通讯员/杨秀富)凤山县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自主研发出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依托科技对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基本实现“零烟雾”排放。日前,国家、自治区、河池市环保部门的11位专家,专程到凤山进行调研,认为该处理系统环保、实用,适合在欠发达的大石山区推广。
今年年初,凤山县在乔音乡建成并运行第一个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4月14日,记者来到乔音乡采访时看到,垃圾处理场距集镇只有500米左右,村民黄甫爽家距焚烧炉不足百米。他说:“刚建时我们很担心,现在使用了3个多月,一直没闻到异味。”焚烧炉前,保洁员韦彩勤不停往炉里铲垃圾,炉胆内烈火熊熊;(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烟囱里冒出来不是浓黑的烟气,而只有少许白色的雾气。县“美丽办”技术人员介绍说,烟囱里出来的绝大部分是水汽。
凤山十分重视用科技创新处理垃圾,曾研发了由垃圾焚烧炉、化粪池和可回收垃圾储存池构成“一炉两池”一体化垃圾处理场。在此基础上,该县组织科技力量,研发出了集成化垃圾焚烧炉,处理系统由焚烧炉、冷却池、焦油处理系统、烟气沉降系统、烟气雾化系统、活性炭吸附和排放系统、沼气池、可回收垃圾储存池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动力学、空气对流学等科学原理。
凤山“美丽办”副主任陈仕敏是该系统的研发带头人。他详细介绍烟气处理过程:冷却后进行储存,经过焦油处理、沉降气化、推流雾化、恒温吸附、臭气处理等程序,除掉有害物质实现达标排放。日前,凤山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对系统排放的烟气进行检测,包括二恶英、二氧化硫、重金属等10项指标,目前已有9项得出结果,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陈仕敏表示,他正在着手为该处理系统申请专利。
除了环保,经济实惠是该处理系统的另一大好处。乔音乡的垃圾处理场投资25万元,日可处理垃圾15吨,服务周边1.6万人。据介绍,要是从外引进设备和技术,同样的处理规模,投资不少于100万元。如果按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从乔音乡运垃圾到县城处理,每吨运费100元,每年仅清运费就节省60万元左右。
凤山规划: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并在村屯布局建设70个“一炉两池”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8座简易垃圾焚烧炉,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和不出村的目标。
新闻推荐
一份爱心添快乐 百般善事播慈泽 ——我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纪实
近年来,我区为多形式、多渠道募集资金,引进慈善援助项目而积极行动,在助医、助学助教、扶贫济困、救灾救济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社会慈善活动,推动了多个品牌慈善项目的发展,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个人...
凤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