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地质灾害防治 我们共同关注见习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韦介邦 文/ 图

河池日报 2013-06-09 09:42 大字

自治区、市国土局、县人民政府等领导深入袍里乡仁安村毛峒屯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广西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编者按: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责任极其重大的政治工程、生命工程、民心工程,实施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凤山县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充沛的雨量,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是广西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县。近年来,该县国土资源局在市国土资源局和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克难制胜,奋力攻坚,打了一场又一场地灾防治攻坚战,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谨以此文宣传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验及做法,以便全民共同关注和推动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2008年间,凤山县凤城镇京里村那荒屯后背山上存在危岩体,体积近300立方米,威胁7户36人的生命和约60万元财产安全。地质灾害监测员在例行监测工作中发现隐情出现变化,及时启动预案,将群众撤出危险区。在群众撤出不到10分钟,岩塌地质灾害发生。由于避让及时,避免了伤亡事故的发生。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京里村那荒屯危岩体处置,既是全县地灾防治群测群防的成功案例,也是该县国土资源局心系群众安危,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地质灾害频发多发,2万余人生命受威胁

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广西西北部,县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全县1738平方公里,石山面积约占70%,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因山多地少,人们长期以来只能靠山居住,全县9个乡镇21.5万人,就有6个乡镇近13万人居住在石山地区。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充沛的雨量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不恰当活动的影响,凤山县成为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形成以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根据区划调查和群众报险统计,全县共查处地质灾害易发区387处,涉及人口25391人。

仅2005年以来,全县就发生岩崩、滑坡等地质灾害65起,伤亡18人,财产损失2000多万元。其中2008年11月23日在城区巴炼山发生的突发性山体崩塌地质灾害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财产损失900多万元。

目前,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都纳入监测的范围,但80%以上位于偏远山区,防治难度大,成为悬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一把利剑,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治工作机构建立,防灾避险能力明显增强

面对惨痛的灾害教训和如此众多、重大的灾害隐患,该县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

2007年以来,县(乡)两级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人员及装备,制定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都编制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出台《凤山县地灾防治工作责任制度》等,使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步入了依法、科学的防治轨道。

落实工作机构人员,明确责任。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国土、公安、发改、安监、财政、民政、卫生等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县、乡、村、组四级人员组成治理工作组负责具体的治理工作事宜。

根据各部门、各乡镇、村的职能特点制定了各方面的职责和任务要求。国土局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施工和爆破清除;公安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秩序的维护和协调处理爆破物品的供应;民政部门负责群众的临时安置和意外事故的救济工作;安监部门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卫生部门负责施工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抢险工作;治理点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村民委负责施工场地附近群众的疏散;教育部门负责涉及治理工程的学校师生的疏散。

每年汛期,县委、县政府都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下发文件、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等形式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分析当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最大限度将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日常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地质灾害防御预案,重点对城镇、学校、景区景点、工矿企业等人口密集地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工作,摸排隐患点、落实防灾避灾措施。“我们国土部门要多措并举,切实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好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这是该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烈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汛期以来,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实现了全面监测,全部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对威胁对象较多、人为监测难度较大的重点区域隐患点,采取远程监测,架设雨量计、野外裂隙位移计、摄像头等专业设备实行实时监控,室内数据由专人负责接收,确保在降雨量到达临界值之前有一定的预警预报时间。

群测群防网络举措,地灾防治成绩喜人

近年来,全县组织对387处地质灾害易发区全面加强监测,不定期进行巡查,对重点隐患点安排人员进行专门监测。并加强与气象等部门合作,会同气象部门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今年已发布信息10次近万条。同时,扎实推进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全县现已初步建立完成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点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体系,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落实了责任人和监测人,设置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一旦发现地质险情,马上按规定程序上报,并适时作出应急处理。为全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社会形成全民参与防灾的氛围,县国土资源局还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广泛开展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在地质灾害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学校、村社,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今年,该县国土资源局、地震局及教育局联合编写《凤山县中小学生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读本》,并将“读本”列为各中小学校安全教育趣味教材,通过学习,增强青少年儿童防灾避险意识,提高灾害事故中自救和互救能力。同时,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该县举行,还聘请到广西地质灾害应急首席专家到学校开展为期2天4期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讲座。据悉,全县167所学校(含幼儿园)近1000名教师参加培训,免费发放“读本”2万多册。据统计,3年来,全县共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10余场次,参与培训人员达近万人。

5年来,该县在区、市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筹资,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地质灾害专项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36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150户,完成总投资近5000多万元,使2万多人彻底消除了地质灾害安全威胁。2012年,该县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授予广西先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称号。

近年来,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明显的效果?该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卢发国在接受采访时称,当前地灾防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科学防治和人民群众参与是现阶段地灾防治最有效的措施。要科学调查与划定重点防范监测区,根据危害大小、防治力量强弱与财力负担能力,提前纳入计划,从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群测群防各方面同时入手。

同时,该局局长王烈勤还向记者谈起了近年来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治几点体会。首先,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其次。大胆打破条框限制。由于治理经费缺口较大,如按规定,每个治理项目都要由资质单位设计、评审、监理、施工,经费投入较大,能治理的点少,而且时间较长。因此,该局大胆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简化程序,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施工队伍,采取简单、易行、可操作的方法,特事特办。同时,做好施工人员的人身保险,每个施工人员都进行强制保险,这样可减少和防止意外事故带来的麻烦。为此,该做法不仅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而且节约了大量资金。从而将节约出来的资金治理更多的项目,达到投入少、效益高、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根据危岩隐患点的不同情况,能爆破清除的则爆破清除,需锚固支撑的则锚固支撑。对治理费用大、风险高的,则动员群众搬迁,做到“一点一策,一石一法”。

全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采取“量力而行,合理选点”。根据区划选点,规模较大,威胁人口、财产较多的点,选定为专项治理的对象;重点考虑敏感区域。如学校、居民集中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县城;根据险情选点。隐患点的险情分轻重缓急,从中选定险情较大、情况比较危急的点作为治理的对象。这些点通过治理,可以较快的解除当地群众的恐慌情绪,恢复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信心,意义较大;根据群众的愿望选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需要群众的配合与参与。因此,在选点时我们注重考虑当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凡是险情较大,当地群众要求治理的心情比较迫切,能够配合工作和共同承担治理风险的选为治理对象。

谈到下一步工作时,王烈勤表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践行“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群众安危重于一切”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超前谋划、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综合施治,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强化地质灾害趋势的科学分析和群防群测,使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逐年下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

新闻推荐

走访建档 适时培训 凤山构建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

凤山讯 为进一步规范和掌握流动党员的管理和去向,凤山县采取建立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的方式,把流动党员的智慧凝聚到一起,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凤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