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弄岭瑶寨的幸福笑声本报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文艳 文/图

河池日报 2013-01-21 13:36 大字

图为新落成的弄岭瑶寨一角。右上角小图为部分瑶族群众曾居住过的危房。

 

1月17日傍晚,记者驱车沿着新铺就的水泥路,到大山深处的凤山县平乐瑶族乡寅亭村弄岭瑶寨采访。车辆驶上一个坳口后,记者眼前豁然开朗,远远望去,一幢幢“别墅”在山间拔地而起,袅袅炊烟在山间飘荡,呈现出一幅典型的“山水写意画卷”。同行的平乐乡负责人告诉记者,那里就是由政府出资、群众投劳兴建的瑶族同胞新家园——弄岭瑶寨。

世居山顶,生存环境恶劣

弄岭瑶寨总共有43户人家,原居住在高近300米大山的山顶,因他们世居高山顶,被当地群众称为高山瑶。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以前山路陡峭,无法修路,群众购买日用品都需要马驮肩挑,居住地严重缺水,生存环境恶劣。政府曾多次想实施整屯搬迁,改善瑶族同胞的生活环境,但因资金短缺,搬迁计划一再被搁置。

由于居住高山,地少人多,加上部分瑶族群众有“恋家”的习俗,沿袭靠山吃山的习惯,外出务工的人不多,导致生活条件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全寨43户民房有42户是危房,尽管如此,瑶族群众仍不愿离开世居地。虽经政府几次动员,但都没有实际性进展。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成为当地政府的头等大事。

抓机遇,政府斥资千万建“别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促成瑶族群众同意政府整体搬迁计划竟然是在一次地震灾害后。

2010年7月,凤山县江洲瑶族乡陇善村发生3.1级地震,使原本就是危房的弄岭屯群众的房屋损毁更加严重,部分房屋已经无法继续居住,灾后重建工作成了“燃眉之急”。为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凤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弄岭屯实施整体搬迁,统一规划,整合部门资金,进行综合治理,于2010年10月启动重建工作。

2011年广东对口帮扶整村推进示范点落户弄岭屯,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总投入1055.9万元,其中除产业开发覆盖全村和主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巷道硬化、垃圾池项目覆盖弄来屯外,投入弄岭屯灾后重建资金达996万元。

项目实施采用“统筹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模式组织实施。至2012年10月底,43幢2层至3层“别墅群”全部竣工,居住在危房里的瑶族群众全部迁入新居。配套建设的水泥硬化道路、43座家庭水柜先后竣工,瑶族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瑶族同胞欢天喜地谢党恩

村民覃代光高兴地告诉记者:“没有想到政府会无偿帮起房子,而且还统一进行装修,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共产党真的是比亲人还亲啊!”记者看到,覃代光家中不仅有彩色电视机,还有高压锅、电磁炉、电饭锅、电蒸锅等家用电器,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村民覃方贤、韦冬梅夫妻俩自己投工投劳,用双手一砖一瓦地建起了一栋三层小别墅。覃方贤激动地说:“住进像别墅一样的房子里,我就曾多次在梦中笑醒!”

村民覃明满搬进新居后,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自己书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家门前,上联是:享杰民政策喜建高楼奔小康,下联是:蒙党政扶贫乐居新宅创鸿业,横批是:新居大吉!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亮起的灯光,使夜幕下的弄岭瑶寨更添几分诱人的神韵。瑶族同胞们围坐在一起,品尝香甜的米酒,享受着美好的新生活,那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声久久回荡在瑶寨上空……

新闻推荐

半小时审结宣判5起刑事案件凤山率先在全市试行刑事案件简易审快结机制

本报讯 (见习记者 蒋宽 实习生 唐秀兴 通讯员 王锋) 对于1个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平时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

凤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