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找水打井不止 汩汩清泉惠民 ——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找水打井项目观察

广西日报 2014-08-31 17:33 大字

本报记者 邓 萍  本报通讯员 黄 强

炎炎夏季,永福县罗锦镇米田三达屯,在村头与山谷的交界处,伴着农家人的一阵阵欢笑声,两股日出水量1万吨的甘泉喷涌而出。一下间,人们感觉现场周围都清凉起来了!

“有水的日子多好啊,我要买洗衣机,享受现代生活。”米田三达屯村民梁斌与家人充满喜悦。

像罗锦镇米田三达屯这样彻底解决饮水难、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在全区还有许多村屯。这得益于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找水打井项目的实施。

据调查,到2013年年初,全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 1506.9万,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一直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迫切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找水打井工程也被列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中。

2013年5月,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找水打井攻坚战全面打响。这项惠及全区的项目计划安排到2015年,自治区财政将投入5亿多元,由自治区地矿局具体实施,在南宁、柳州、桂林等11市的52个县(市、区)2500多个缺水村屯开展找水打井工作,计划成井1750口,解决100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的农村水源问题。

多打出清洁水源,造福缺水的民众。面对繁重的找水打井任务,自治区地矿局再次肩负起这一重任。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等17支找水打井队伍马不停蹄地转移阵地,奔赴新的找水“战场”,在八桂大地展开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找水打井大会战。

在大新县榄西乡正隆村弄雄屯,村民长年靠天吃水,村边的水塘是屯里人洗衣、做饭、人畜共用的唯一水源。一名农姓村干部说,由于缺水,屯里人外出都不敢大声说是弄雄屯的人,附近村屯的姑娘更不愿嫁到弄雄屯来。(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这名农姓村干从部队复员回村后,凭着学到的酿酒和做豆腐的技术,在村里办起酿酒和豆腐加工作坊,可是,外边人一听说酒和豆腐是产自“缺水”弄雄屯的,无人敢买。村里人更望“水”兴叹了!

负责该地区找水打井工作的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看着弄雄屯人靠这样的水源生活,很揪心,发誓尽快为他们找到新水源。但是,在这样的地方找地下水难度大啊!曾经有多个单位在该屯打井,都无功而返。地质勘察研究院找水打井队人员经过细心调查分析,发现症结是该地域岩溶不发育,经多年的冲填,地下水改道了,原来的打井队都在低处选打井点,这是个误区!这次,地质勘察研究院人员采取精确测量该地灰岩产状,推断地下水位置,采取小构造的办法来找水、定井位,终于打出了日出水200吨的水井。用上清洁水后,弄雄屯村民生产生活大变样,用井水酿造的香醇米酒、嫩滑豆腐,销路大好,迅速成为屯里新兴的致富产业。

那里乡联一村和联二村只有一处水源,多年来两村群众抢水纠纷不断,曾演变成为群殴事件。2013年8月,找水打井队为两个村子成功地打出一口每天出水量240吨的“和睦井”,两村为水而起的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经过多年征战,目前剩下的找水打井任务多是极难啃的“骨头”。东兰县金谷乡位于云贵高原向桂中岩溶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枯水季节地下水位埋深200米以下,是广西找水攻坚特难的地区。由于缺水,在金谷乡金谷小学,每到中午,孩子们都提着水壶排队取水。每人一天只能用10公斤装的一壶水,刚够刷牙洗脸用,要洗澡成了奢望。金谷乡党委书记覃寒说:“群众饮用水没解决,问心有愧啊!”

面对当地政府的强烈请求和村民的期盼,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技术人员经过实地勘察,反复进行技术分析,终于在312米深处打中了高度达2米多的溶岩管道,并相继打出了两口深度为350米和338.6米的水井,每天出水量共有240吨。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高武振说:“这口井是广西自开展找水打井工作以来打得最深的一口井,水位埋藏也最深,是在岩溶地区找水打井的一个突破。”

由于各地地质结构不同,找水打井队都得变换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去迎接一个个超难度的施工任务。在象州县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找水的广西三○七核地质大队技术人员,发现该地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普遍夹有泥灰岩和碳质灰岩,且交替出现的特点,如果仅靠一种物探手段难以识别地下水源分布。为此,该地质大队整合技术力量,派出水文、物探、地质、钻探等多专业人员同时进行野外作业,做高密度电法测量,结合其他物探方法进行多种对比验证,从而提高了打井定点的成功率。

以愚公移山之志,找水打井不止。截至今年7月20日,广西地矿的找水打井队伍仅用1年零两个月时间,就累计完工钻孔2345个,成井1502口,总出水量每昼夜40.72多万吨,为原本饮水不安全的101.14多万人解决了水源问题。

新闻推荐

破解入学难的象山样本

本报记者王春楠本报通讯员经翠艳桂林市象山区力创小学五(2)班学生刘丹学习成绩优异,不仅是学校大队委,每学期还获得“三好学生”。虽然户口在老家永福县,但刘丹从不觉得自己与本地同学有何不同。“在...

永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