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这些“老外”为何独爱桂林?
(资料图片)
▲84岁的克里斯与64岁的湖南人张莲芳在西街喜结连理。(资料图片)
?文双福(右)在接受记者采访。 (资料图片)
?林克之在位于阳朔兴坪老寨山的家门口休息。(资料图片)
农家乐的国际范儿
10月10日,阳朔县高田镇凤楼村,荷兰籍农家乐老板罗兰(后排右二)正在与法国客人聊天,向他们介绍阳朔一些独特的景点和人文风情。罗兰在阳朔待了8年多,已经把自己当做半个桂林人,普通话说得特别地道。罗兰说,他与伙伴经营的这家“月舞”农家乐,在当地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融入了现代元素。很多中外客人专程来这里,就是喜欢这里纯正的乡村田园的感觉,同时也享受到了舒适的环境和个性化的服务。记者唐侃摄
本报记者景碧锋
有这么一个地方,在蓝天白云之下,奇峰林立,清澈见底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在这里,人们过着一种悠闲的回归自我的生活,陶醉于奇山秀水之间。这就是美丽的桂林。
桂林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接待入境游客的五城市(北京、西安、上海、桂林、广州)之一,在1972年就开始接待外国国家元首。开放40多年来,桂林不仅成为境外游客熟知的旅游目的地,境外游客量也一直位居全国地级城市前茅。
仅以桂林市著名的旅游大县阳朔县为例,据阳朔县旅游局数据显示:2013年接待境外游客达187万人次,今年1至9月达到126.4万人次。特别引人关注的是,有来自20多个国家数百人常年居住在阳朔。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仅仅是因为这里山水风光秀美么?还是这里浓郁的地方文化与风情?在此,不妨听听居住在桂林的那些外国友人的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
84岁老外在桂林找到老伴,如画山水见证异国恋情。30年来,1120对跨国夫妻情定西街
人物:克里斯
国别:美国
职业:英语教育志愿者
事迹:84岁克里斯与64岁的湖南人张莲芳在阳朔西街喜结连理
作为阳朔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西街全长1180米,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一直保持着典型的南方村镇传统风情和面貌。但这里又是外国人在中国最密集的一条街,每年来这里居住、休闲的外国人相当于这里常住人口的3倍。同时,西街不仅是全中国最大的“外语角”,涉外婚姻比例也为全国之最。据阳朔县有关部门统计,自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30多年里已经有1120对“本地+外国”的跨国夫妻在阳朔喜结连理,而像65岁的湖南女子张莲芳和84岁的美国老人克里斯这样,在阳朔相恋并结合的跨国夫妻也越来越多。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84岁老人克里斯,在阳朔做了7年英语教育志愿者,这一份大爱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也让他收获了意外的爱情。
2013年6月15日,克里斯和张莲芳在阳朔西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当天下午,阳朔县城西街口一家酒店门口,穿着礼服的克里斯笑容满面,身旁的新娘张莲芳一袭纯美梦幻的白色婚纱,温柔娴静。参加这场婚礼的嘉宾来自世界各地,克里斯的女儿和女婿不远万里从美国赶来,张莲芳的女儿和女婿也从湖南赶到了阳朔。在亲朋好友亲切的祝福里,这对异国恋人幸福满满。
在阳朔,很多人都认识克里斯。7年前,他和大他两岁的前任妻子来到阳朔,跑遍了阳朔10多所小学,为学生们授课并进行文化交流。他还动员了100多名外国志愿者来中国,帮助中国十几所学校的学生学习外语。两年前,前任妻子在阳朔去世。
孩子们担心父亲在中国太孤单,曾劝说克里斯回国。可克里斯没有答应,他说中国的孩子一样需要他。在阳朔定居后,他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总说自己就是阳朔人。
张莲芳是湖南人,是长沙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丈夫去世后,儿子、女儿先后都成了家。去年12月,她与克里斯通过网络相识,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
张莲芳前夫去世前病了很长时间,她一直在悉心照顾。得知这一情况,克里斯非常感动,渐生爱怜。对于克里斯的追求,张莲芳却有迟疑,她担心子女们不接受。
2013年3月9日,执著的克里斯只身前往湖南长沙与张莲芳见面。听说克里斯在阳朔当了7年志愿者,想到如此有爱心的老人一定是个有责任感的人,张莲芳的子女接受了他。
后来,克里斯带着张莲芳去过深圳、温州、上海等城市,见了很多朋友,两人的感情日益升温。去年5月8日,克里斯回到阳朔后向张莲芳求婚成功,两人决定定居阳朔。
22岁的法国人文双福来到阳朔,开起了自己的餐厅,娶了当地的姑娘,还成为阳朔镇的形象代言人上了中央电视台节目,引领一大批外国人来这里创业
人物:文双福
国别:法国
职业:乐得法式餐厅老板
事迹:20多年前,文双福来到中国阳朔,在这里创业,宣传保护中国文化,并娶妻生子
“你疯啦?”20多年前,在法国阿尔萨斯的家中,当克里斯托夫·文森特(英文名VincentChristophe)说要在中国广西的阳朔结婚时,全家人惊呼。
1991年,22岁的文森特拿着几年工作的积蓄,终于如愿来到中国。他游览了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兰州、西安等地,令他最难忘的却是广西的一个县城——— 阳朔。这里风光如画。和法国生活压力之大相比,古朴宁静的生活方式让文森特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1993年,文森特开始定居阳朔,再也没有离开。
1993年,文双福在西街遇见了皮肤黝黑的当地姑娘周艳珍。“她有一次在餐厅吃饭,我们一见钟情。”文双福用手指着眼睛做出闪光状。很快,文森特和周艳珍结了婚。文森特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 文双福。1999年,文双福夫妇有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还取了个中文名字——— 文杰。
2001年,头脑精明的文双福看好西街的发展,租下一家单位的工会大楼。大楼原本是个有200多年历史的江西会馆,因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文双福请人仿造阳朔民居装修成餐厅,取名乐得法式餐厅。因为和法国旅行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有一万左右的法国人到乐得法式餐厅消费。随着到阳朔的游客越来越多,文双福的生意蒸蒸日上。
山水情缘,1149级台阶见证一位日本老人对桂林山水的热爱;矢志不移,18年来他争做“漓江卫士”
人物:林克之
国别:日本
职业:兴坪老寨山的爱护者,漓江清洁卫士
事迹:50岁的林克之来到中国后,因为喜欢桂林山水,在兴坪老寨山修筑了上山的台阶1149级。他18年来一直在老寨山上、漓江边捡垃圾
1996年11月,国际瑶族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中国桂林召开。50岁的日本人林克之对漓江风光早就倾慕,提前赶来报到,会议间隙去了阳朔兴坪。他问当地人什么地方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当地人说:老寨山顶,不过没有路,只有砍柴的村民才爬得上去。林克之请当地村民用梯子、绳子拉着他,硬是爬到了山顶。眼前的无敌风景把他给镇住了。在山顶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做出了一个影响自己后半生的决定:留在兴坪,无偿为老寨山修建登山路和观景亭,让所有人都能来看看这里的美景。
1997年1月,在取得当地政府的同意后,林克之开始无偿修路建亭。当时他把父母留给他的1600万日元遗产全部用来修路,既出钱又出力。最困难的时候,每天就他一个人施工。1946年生于日本静冈县的林克之,大学毕业后做过商场清洁工、建筑工地安全员、出租车司机,并不是什么有钱人,修路主要是自己打工的钱和日本友人的捐助。数十吨水泥、沙石和水都要靠人背上300多米高的老寨山。老寨山山形陡峭,年轻人空手攀爬也会气喘吁吁,何况年逾半百的他,还背着25公斤重物!看到林克之汗流浃背的样子,兴坪人被深深感动了。你出一点水泥,我捐一点沙石,他出一些义务工……很快,路修好了,亭建成了,上山的台阶共1149级。
这一切都做好了以后,林克之在老寨山下安了家。“这里风景很美,空气清新,对身体很好,我决定留下来。”2002年,林克之在兴坪老寨山脚下开了一家旅馆,同时在大门横梁处挂牌“桂林兴坪中日文化交流中心”。如今老寨山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欣赏漓江的最佳观景点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旅游者及摄影爱好者。
几年前,林克之与朋友在阳朔发起了“为美丽漓江,请你参加历史上最大的自愿环保活动”。为了净化环境,林克之至今仍然隔几天就到漓江边、老寨山上捡垃圾,同时向每个住在他旅馆的游客宣传环保理念。“陪客人上山的时候,我就顺便挂个袋子在腰上,看到有垃圾就捡。”
定居兴坪后,林克之跟日本的妻子因两地分居而分手。后来,28岁的钦州姑娘董彬只身来到兴坪,与林克之见面后就留了下来。
如今,林克之的儿子林喜多郎已经10多岁了。周末不上课的时候,他就陪父亲上山散步捡垃圾。林克之并不富有,定居兴坪后,他很少回家。“现在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快20年了,我已把这里当做我的第二故乡了。我希望死后能葬在老寨山呢。”林克之说。
山水为媒,让澳大利亚人金文龙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开办了自己的客栈
人物:金文龙
国别:澳大利亚
职业:石板桥客栈老板,太极拳练习者
事迹:13年前金文龙来到阳朔学习太极拳,之后开办石板桥客栈,生活各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
已50岁的澳大利亚人金文龙(Stephen)年轻的时候,通过观看各类影视剧迷上了中国武术。上世纪90年代,他先后练过八卦掌、太极拳等十几种中国功夫。后来他发现,“年轻人喜欢看李小龙的电影,因为他激烈、出拳快;少林功夫中扫堂腿也是快速的,而太极拳永远都是慢慢的,是最能静心的”。
2001年他的师父在阳朔开了一所太极学校,不少“洋学生”跟过来学习。那也是他第一次到阳朔。慢慢地,这里清新的空气,优美的山水,健康的生活方式,让金文龙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体重秤上指针的读数不断变小。
“我的不良生活方式在这里被一点点改变。我开始试着戒烟,开始在练太极之余加强锻炼,开始跟着当地的村民一起爬山。我觉得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金文龙的想法也得到了妻子的认可。看到丈夫的身体和生活方式在阳朔得到改善,在陪同他“实地考察”几次后,妻子同意在阳朔定居。
现在金文龙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凌晨3点半起床,在屋前的空地上打太极拳;天亮后,骑着车到处转悠,将一天的所见所闻拍下来,上传到FaceBook上与友人分享;晚上8点准时睡觉。
金文龙夫妇有一个大家族,9个兄弟姐妹经常来阳朔。于是,二人便在当地石板桥村租下了一栋有10间房的三层小楼。没想到,这让他们意外地打开了旅游之门。
由于小楼距离太极武馆不远,不少“洋学生”纷纷提出要来“搭伙”。慢慢地,金文龙的家变成“石板桥客栈”。越来越多外国人通过网络联系他订房,而他在阳朔也多了一个身份——— 客栈老板。
新闻推荐
▲廖仕德创作的《刘海戏金蟾》获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