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的陶瓷披上漂亮“外衣”
▲廖仕德创作的《刘海戏金蟾》获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
可以将废品变成畅销国外的好作品、利用人工控制风力和湿度制造出精品……阳朔县阳朔镇响水桥居民廖仕德在广西顶级陶瓷工艺品大赛——— 第一、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上拿到了“金、银、铜奖”大满贯。他从事陶瓷制作39年,对釉和“窑变”技术着迷,研发人工手段让普通的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窑变”的陶瓷烧制技术,使普通的紫砂陶器改变单一色调,披上了“金釉”、“金星釉”、“孔雀斑”等漂亮外衣,制出一件件陶瓷精品。
□记者蒋伟华通讯员诸葛保满文/摄
将废品变成漂洋过海的唐三彩
走进廖仕德的家,屋内陈设与普通家庭无异,电视柜上一块奖牌却很引人注目。奖牌由自治区前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题词,是廖仕德的陶艺作品《刘海戏金蟾》在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上夺回来的金奖奖牌。
说起陶艺话题,廖仕德滔滔不绝。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把玩陶瓷,1975年受聘阳朔县城关陶瓷厂当上了技术员,专攻新产品开发。
上任后,他和大家一起潜心新产品研发。不过刚开始并不顺利。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试验了45窑(次)的产品,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出来的产品由于釉水深浅不均一度都被窑工们当成“废品”丢在一旁。廖仕德百思不得其解,反思是不是书上的配方与阳朔砂土“水土不服”。
经过对配方的多次调整,廖仕德终于研发出了漂亮的“唐三彩”系列产品。1976年10月,厂里将这些新品种送到广州的广交会展出,得到客户青睐。“八骏图、麒麟、孔雀花、半仙”等唐三彩系列陶瓷工艺品得到了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的订单。陶瓷厂也由23名工人迅速发展到129名员工。
糟糕天气却造就好作品
在廖仕德的住房旁,有三四间厂房,厂房内整齐地陈列着茶壶、茶杯、花瓶、炉鼎等工艺品的粗坯。花瓶和炉鼎等器皿上刻有精细的纹路,展示着缜密的思维和独到的手艺。这里是廖仕德与妻子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下海后,自办的“阳朔县响水桥陶瓷厂”。他说,由于厂里的效益不是很好,所以他决定出来自己干,于是就办起了厂,说是厂其实就是一家夫妻店式的小作坊。当时,阳朔旅游业刚刚起步,游客对阳朔的地方工艺品特别青睐。廖仕德生产的陶瓷工艺品也销路大开,县城的工艺品摊点几乎都到他家批发陶瓷工艺品。
经过苦心经营,这个陶瓷厂让廖仕德一家有了经济来源,还让三个孩子顺利读完了大学。
而长期的研究也让他的技术越来越精湛。一次,廖仕德烧窑的时候,天气异常,仿佛风雨欲来又闷热难受。他只好借助加大火势、人工吹风等手段进行烧窑。开窑的时候让他傻了眼——— 大部分产品釉水分布不均,惨不忍睹,但却有少数产品发生变异,如同塑上了一层金粉,漂亮得不得了。熟悉古文献的廖仕德知道遇上千年一回的“传奇”了。果然《南窑笔记》说“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他说,正常的烧制只是将做好的陶瓷放进炉子里,而如果外面的天气突然变化的话,炉子里面的气压等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烧出来的产品颜色就不均匀了,比如说本来要烧一个紫砂壶,结果受到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后,烧出来的紫砂壶上面却有了金色或其他的斑点,这就是所谓的“窑变”。
要将陶瓷事业做大
有了这一次“窑变”的经历,他非常兴奋,做多了平常产品的他想着如何利用“窑变”将一些平常的产品变得更加色彩斑斓。
而“窑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天气和湿度等,然而天气是自然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果想窑变就要人工进行,于是廖仕德经过多次调整配方,比如实行人工喷雾、人工吹风等改变瓷器的湿度、风流等手段,终于在2010年获得了满意的人工“窑变”产品,虽然没有自然条件下“窑变”的极品精美,但也堪称精品了。经过人工影响,廖仕德产出了“金釉”、“金星釉”、“孔雀斑”等精美华丽的“窑变”陶瓷工艺品。他家陈列室内的金釉花瓶,陶瓷的表面的确如同镀金一般金黄闪亮。孔雀斑紫砂“窑变”茶壶,则改变了紫砂壶的紫红色外观,整个壶体表面如同印上美丽的孔雀羽毛,令人爱不释手。
在廖仕德的厂房内有一个角落置放着一些废品,还看得到“1999001”、“2008002”“2011058”、“1995169”等编码。这些编码前四位数是年份,后三位数是配方档案号。廖仕德拿着不同编号的陶瓷器,可以在档案柜里找得到这批陶瓷器的釉水配方。原来,廖仕德邂逅一次自然条件下的“窑变”之后,想通过人工手段创作“窑变”精品。他对每一批试验品都作了天气、釉水配方、火候、炉温控制等方面的详细记录,然而一次次试验,换来的是一次次失败。他说,“窑变”的产品很难预测,你很难控制他的颜色和质量,所以一般情况下需要烧制多次才能得到一件满意的作品,这需要耗费不少的财力和人力,当然,“窑变”出来的好作品价格也比正常的产品高不少。
不过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收获:2012年,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在南宁举行,廖仕德把《刘海戏金蟾》陶艺和“孔雀斑窑变朱坭茶具”送去参展,分别获得金奖和铜奖。2013年,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他的“象山钮金星茶具”因“窑变”使得器具表面在光照下金星闪闪获好评,夺回银奖。如今,廖仕德已经63岁,在广西陶瓷界是鼎鼎有名的能工巧匠。他的孩子也分别从四川美院和江西美院毕业,正谋划将“夫妻作坊”式的陶瓷厂进行华丽“窑变”。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临桂县五通镇农民画是桂林市工艺美术品业中的领头羊。从明朝开始,当地农民就以绘制财神、门神挣钱。而到上世纪80年代,通过父教子、夫教妻等方式,农民们相互学习...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