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深处寻烟峦
穿过桃花江桥,桃花江的游程渐入佳境。在胜利桥靠近西山路一侧,人们将迎来第一处桃花林。
这里的江流平缓、清幽恬静,沿岸江峰倒映如画,河道弯曲迂回,景色十分迷人。江岸上,桃林郁郁葱葱。假如对植物的种类比较熟悉,将能在此处分辨出夹竹桃、樱桃、红叶桃等多种与“桃”相关的树种。虽然这个季节里,好多植物只呈现绿叶,但各种不同的树叶也各领风骚。行走在林间的步道上,行人的肩头会时常与青绿细瘦的树叶擦过。那种似有似无的接触,就像花仙子在与人打招呼,显得含蓄、内敛,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每年春天,这里必将绽放一片艳红。
其实,桃花江是不能缺少桃花的。
史料记载,旧时桃花江畔遍植桃花,映照一江绮丽。著名新闻人范长江在《桂林颂》写道:“秀丽桃花江,美人曳长裙。”他直接把桃花江比喻成了拖着飘逸长裙的美女。正因为这样,为营造更为丰富的园林景观,桃花江两岸如今也种植了大量各类桃花。
除桃花之外,在胜利桥一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长达2.8公里的亲水步道。此处原本就修有防洪堤,只是非常陡直、基础又不够深,看上去既不美观又不牢实。亲水步道修好后,桃花江岸的景致就显得精致多了。人们走在这曲折有致的亲水步道上,立刻就能用脚板体会青石或卵石的高低错落,就算是闲逛也充满了情趣。
穿过胜利桥不远,可看到刘三姐大观园,更可欣赏到河道回转之后的陡然开阔。放眼望去,沿岸的树木、藤蔓高高低低、疏密结合,形成了两道迷离奇幻的绿带。尤其显眼的是高大的乔木,乌桕、三角枫、樟树等本地树木随处可见,树叶在阳光的映照下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大气的水彩画。
实际上,桃花江沿岸的园林景观营造都经过精心构思、颇费苦心,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最佳的绿化美化效果。
经多次与园林专家及资深设计人士研讨,桃花江沿岸需要造景处,均采用大型乔木及开花灌木种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由于桃花江会发生季节性洪水,临江地势较低的区域种植枫香、乌桕、垂柳、水杉等耐水植物。为了让桃花江岸的园林景致四季分明,许多开花、色叶植物也得到了很好的搭配。桃红柳绿,桃花江岸已成为各色植物争奇斗艳的舞台。
如果想要体会桃花江畔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园林景观,亲自一探究竟最到位。但去之前,不妨品读一下清代诗人朱依真的诗:“城西爽气来无端,引我步履寻烟峦。天高水落林莽细,中有梵宇才苟完。”
■相关景点
牯牛山
牯牛山北面险峻,南面呈缓坡渐次向下倾斜,颇似一头卧于江边的牯牛。别看牯牛山相对高度只有55米,但登山可远眺独秀峰、象鼻山、南溪山等诸山峰,为喜爱运动的桂林人所青睐。抗日战争期间,柳亚子、矛盾、熊佛西等知名人士,也曾来此登山赏月。
圣母池
明代天顺六年(1462年),广西贺县桂岭乡瑶族土官李福斌被官军征剿,他的幼女被掳。李氏在被押解进京的途中,曾歇息、住宿在古茶庵并汲取井水梳洗。李氏进宫后先为女史,后得到宪宗宠幸,生弘治(即明孝宗),但很快又被万贵妃迫害死了。弘治登基后,追封李氏为孝穆皇太后。弘治三年(1490年),皇帝下诏书,建古茶庵为圣寿寺,扩建水井并赐名“圣母池”,还在水池的东面为外公李福斌建了庆元伯祠、树诏封碑。
圣母池为桂林历史上四大名池,其他分别是白龙、月牙、春涛。圣母池在1987年公布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以这一历史故事为题材,市桂剧团排演新编桂剧《瑶妃传奇》并获得了第三届“文华奖”的文化新剧目奖。如今,圣寿寺已毁掉,圣母池还完好。
西山
桂林城西名山,由12座山峰组成。西山群峰耸立挺拔,巍峨雄壮,“西峰夕照”为桂林古八景之一。西山原来建有庆林寺,首建于隋代,唐宣宗时重建,称西庆林寺,是我国南方五大禅林之一。宋代,西山又相继建有资林寺、千山观、观音寺等许多宗教建筑而成为佛教圣地。现在,西山的山岩间仍分布有唐代遗留下来的许多佛教摩崖造像,雕刻精美、风格独具,被专家认定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南线文物。
新闻推荐
昨日,正阳步行街上几个年轻人在“贺新春”的大字前拍照留念。“数九寒天甭埋怨,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刚过,桂林市街头已经有了“年”的味道,处处能看到火红的灯笼和喜庆的装饰物。记者李凯摄...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