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构建山水间的“民族大家庭” ——桂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纪实

广西日报 2013-11-08 18:08 大字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系列报道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编者按: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区各级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努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广泛宣传,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我区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11月1日起,本报联合自治区民委推出系列专题,全面展示我区各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成就和亮点。

核心提示

桂林自古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世居着瑶、壮、苗、侗、回等多个少数民族。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从全国各地以经商、务工、求学的形式来到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桂林共生活着5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73.4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47%。

自2008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试点以来,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活动。2011年,桂林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2012年桂林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对县区的年度绩效考评。为形成创建合力,强化部门合作,2012年,桂林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民族工作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各县区也相应建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同年,桂林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的工作意见》,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工作领导小组;2013年,又下发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实施意见。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民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创建活动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等为载体,强化分类指导,创新形式,突出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亮点。

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如今的桂林就像一个山水间的“民族大家庭”,各族同胞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享受着和谐安逸的生活。

创建活动进社区

百姓身边建起温馨的“民族之家”

社区是城市最小的机构,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都在社区。多年来,桂林将社区作为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一个突破口,在开展创建活动中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试点社区纷纷涌现,为少数民族群众营造起一个个温暖的家。

位于桂林市西城路附近的民族社区是桂林市民族杂居现状的一个“缩影”。该社区内居住着回、壮、瑶、满、维吾尔、侗、苗、蒙古、白、仫佬、黎11个少数民族,占辖区总人口的9.3%。社区专门成立了“民族之家”,在“家”中建有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和维权中心,多方位地为社区的少数民族居民服务。

针对一些流动的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社区专门在桂林汽车站建立起了“来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联系点”,社区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热忱为来桂林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开展“衣食住行”、“权益保障”、“经营谋生”、“困难救助”等咨询服务。在热情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向他们宣传桂林的各种民族政策,让他们在桂林安心生活。

对于常住在社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也给予了细心的照料和帮扶。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社区有位回民青年白先辉属于“两劳”释放人员,回来后一时难以找到工作,社区知道后第一时间把他列为低保对象,帮助他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瑶族居民李杰高位截瘫,丈夫也是残疾人,有一女儿在校读书,家庭生活十分窘迫,为了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到工商、税务部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在社区的帮助下,李杰一家经营了一个烟摊,解决了生活的困难。

“社区就像一个家庭,很温暖。在这里生活,我们很安心。”瑶族同胞李杰感慨地说。少数民族同胞的安心,让社区工作人员备感欣慰。

创建活动进校园

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校园 让各民族孩子快乐成长

走进桂林市回民小学,二号教学楼一楼16米长的民族文化长廊上的民族特色照片让人备感新鲜:民族风情图片、民族服饰展示、民族建筑知识介绍等等,这里图文并茂的展示着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风貌。在这所以民族命名的小学里,充满着浓浓的民族文化特色。

回民小学地处桂林市西门外穆斯林聚集较多的民族路上。近年来,有不少异乡少数民族兄弟到桂林经商工作,对于这些外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桂林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帮扶政策。而回民小学便成为了帮扶少数民族子女就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典型。几年来,回民小学安置了30多名来自异乡的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弟就读。如今,回民小学的1000多名孩子来自汉、壮、苗、瑶、回、维吾尔等12个民族。“在校学习6年,骨子里浸润民族文化”,是老师对孩子们由衷的希望。事实上,孩子们也在浓郁的民族特色校园文化中快乐地成长起来。

针对孩子们爱玩、爱美的天性,回民小学从民族文化环境和民族校本课程两方面着手,打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开展民族校本课程开发,在音乐、体育、美术3门课程里揉进了民族文化元素。学校还定期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展示民族文化。学生们穿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奏民族乐器,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节活动。同时还携手民族社区举办民族体育节活动。学校每年都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举办知识讲座,使学生们加深各民族的了解,感受民族团结的氛围,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我们最喜欢开班会,因为班会上有唱歌跳舞,非常好玩!”这是许多回民小学的孩子们的真心话。近年来,回民小学利用班会让孩子们学习民族文化,每个月每个班里都会举办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队会,每次一个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同民族的孩子都有机会担当班会的主角,通过才艺展示,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习俗。

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让回民小学的孩子们快乐地成长,不仅如此,针对一些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学校建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关爱制度,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困难补助。据统计,该校近几年来为少数民族特困儿童减免学杂费共计20236.4元。今天的回民小学已成为一个多民族孩子和睦相处,团结进步的摇篮。

创建活动进企业

情系民族团结 谱写强企之路

“我们的企业就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这里有1200多名员工,其中200多名员工来自壮、瑶、回、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共同努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如今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提到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史,不能不提该企业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近年来,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凝聚人心,推动企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成为立足桂林、服务各少数民族同胞的典范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的示范。

近年来,企业建立了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制定了民族团结工作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在企业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桂林南药对承担各级领导岗位的少数民族干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培养。如今,公司高层管理干部中少数民族占7%,中层管理人员中少数民族占15%,专业技术人员中少数民族占25%,他们与汉族员工一道成为企业成长的中坚力量。

为了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帮助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桂林南药在广西、湖南的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推广青蒿草种植技术,先后在广西靖西县建立了青蒿种植基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组建了江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阳光种植公司、吉首朝阳磊林公司等。

不仅如此,桂林南药还一直主动履行着制药企业“济世救民”的社会责任,在国际事务上积极配合我国政府对外援助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帮助非洲人民抗击疟疾。在国内,积极向灾区捐助救灾物品。“5.12”汶川大地震,桂林南药先后捐助268万元药品;大力支持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计划,捐助“希望工程”项目,先后40多次为四川省仪陇县朱德、张思德故里,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乡、龙胜各族自治县黄关镇正江小学、伟江乡民族小学、江底乡中心校等30多所少数民族小学及贫困县、乡捐款捐物价值100余万元,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

打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桂林南药的又一创新举措,该公司以体育竞技、智力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富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文体活动,精心营造各族员工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幸福和谐之家。

创建活动进乡村

昔日贫困村变身“民族文化特色村”

位于灵川、兴安、龙胜“三县(自治县)五乡镇”交界之地的灵川县青狮潭东源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有7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1400多人,有瑶族同胞62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0%。东源村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贫困小山村,而如今,这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文化特点,开展以“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昔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许多游人向往的“民族文化特色村”。

去年6月10日,灵川县东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正式揭牌,成为灵川县第一个正式揭牌的以村级为单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也是桂林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在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该村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民族工作、民族信息、民族知名人士3支队伍。广泛开展“四进三促”活动,即民族政策教育进村,民族创建队伍进村,民族文化进村,民族服务窗口进村;促民族团结和谐,促社会稳定发展,促形成文明风尚。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几十年来该村没有因为民族关系和“三大纠纷”发生过大的矛盾冲突,与其他县乡的各族群众关系也非常融洽,形成了团结和谐的生活环境。

长期以来,这里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发展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东源村人便开始在开发旅游资源上动起了脑筋。

东源村是一个典型的瑶族村,其民族语言、习俗、服饰等都保留原始特色,瑶族文化根基深厚,长鼓舞、敬龟舞、草龙舞等传统瑶族活动在这里十分常见。另外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梯田、瀑布、竹海等。为了整合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东源村制定了发展休闲旅游业的路线。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瑶寨“六月六”活动,借助民族文化,大力推介了休闲文化旅游,既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和农民收入,又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目前,该村已建成国家级三A旅游景区一个,农家乐遍及村村寨寨,成为灵川县西线旅游线路中独具民族特色的休闲农家乐旅游村寨。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