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和谐”呵护猫儿山

广西日报 2011-03-06 22:03 大字

大种树 优生态

唐海燕 张 雷

春日周末,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流如鲫,而且多是年年来游的常客。这些对猫儿山情有独钟的常客普遍有同感:猫儿山的山一年比一年更绿,水一年比一年更秀,山民们一年比一年富裕。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周边社区涉及6乡(镇)16个行政村,共6765户23903人,以汉族为主,有瑶族、苗族等6个少数民族。社区群众主要收入来自农业和林业,长期以来收入水平较低。

在处猫儿山脚下的高寨村,村民老蒋在村里较早开了一家餐馆,把楼房改造成小旅馆,一年下来纯收入近10万元。老蒋家如今已经不种田了,全心全力经营着旅店和餐馆,家里楼房翻新了,还打算今年买一辆车。

像老蒋这样搞起“农家乐”的山民,在高寨村已占据70%。山民们从发展生态旅游中受益致富,保护生态的自觉性、积极性比谁都高。

近年来,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思路,实施参与式的社区共管共建,积极推进“富裕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文化社区”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自然资源的保护。

2009年2月,保护区管理局与资源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家园共建资源县协调委员会,同时与周边6个乡镇人民政府联合成立了绿色家园共建领导小组,联合开展一系列共建活动。在周边村庄中选聘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民担任巡护员。

针对周边社区民情,保护区成立之初就与周边社区群众签订毛竹林经营协议,划定一定区域的毛竹由社区群众经营,帮助山民获得稳定收入,较好地解决了资源保护和社区群众生产生活出路问题,融洽了社区关系。

2008年以来,保护区聘请农业专家给当地群众培训西红柿、毛竹、葡萄等种植管护技术,在保护区周边源头、牛塘岭、里洞等8个自然村累计发放种子基金19.7万元,让社区群众广泛种植毛竹,不再伐木“找钱”。他们还筹资支持兴安华江瑶族乡杨雀村、资源县中峰乡社岭、两水乡塘洞村等建设办公楼3座,修建红军路等通村公路2条,为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做力所能及的事。

保护区实行“一帮一、结对子”工程,各区域管理站点人员对各自辖区的贫困户、钉子户进行帮扶,农忙时节下田义务帮农户耕地、收割、插秧,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新闻推荐

桂林:广开言路“求意见” 集体会诊“查病根” 16个督导组分赴各县区,“确诊”问题416项

本报桂林讯(记者/骆展胜)桂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破题?3月30日,该市有关领导坦言:先要突出问题导向,只有把问题找准了,整改阶段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基于此,该市派出的16个督导组已分...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