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社 积极探索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
广西贵港市供销社在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中,紧紧围绕农村“谁来种地”和如何实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课题,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农合联)为主体,创新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姆式”“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今年1—4月全市系统已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23万亩,全年可望达到5万亩以上,较好地服务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选准产业切入,培育托管主体。经过摸底调研,贵港市供销社确定以商品粮、糖料蔗、毛尖茶叶三大产业为主导,以基层社为依托,领办创办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合联,广泛吸纳农民、经济能人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通过市级引导,基层社以产权介入、项目支持、资产合作、业务带动等,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推进融合发展。
强化指导,引导规范发展。供销社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修订章程、完善民主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间建立有效利益链接和服务连结机制,发展“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服务模式,推行一条龙“保姆式”全托管和部分环节“菜单式”半托管两种模式,并按照自主自愿原则,指导签订规范公平的托管合同,有计划组织协调各成员社开展土地托管系列化服务。
整合资源,促进“接二连三”。贵港市供销社积极协调整合相关部门的基层为农服务资源,主动承担组织引导、理顺关系、协调问题、争取支持、经费扶持等责任,促进“接二连三”,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一是加强品牌化建设。供销社在产品商标、宣传策划、质量标准、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逐步打造以“供销合作社”为母品牌,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子品牌的“双品牌”联合发展,统一标识、统一包装,不断加大商标注册、品牌培育等扶持力度,使成员社和社员在品牌共享上得到好处。同时,引导社员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注重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的开发,拉大拉开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二是加强市场对接。利用供销社现有流通网络,发展订单式生产,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避免产品压级压价,增强了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帮助建立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等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同时组织成员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商贸洽谈等活动,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顺应“互联网+”趋势,主动对接知名电商平台,大力开展本地特色农产品网上推介及销售,建设县级电子商务中心和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开展网购代购、物流快递等相关服务,打造集购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农服务的网络服务平台,促进城乡流通发展。2017年春节期间,稻之源合作社通过网上销售富硒米,销售额达10万元。三是加强开放合作。供销社以打造为农综合服务平台为切入,积极协调银行、保险等企业开展基层惠农金融服务,在服务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风险、开办农业特色保险等领域上深度对接合作,优先支持土地托管经营主体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服务群众1800多人次,带动农田参保2000多亩,帮助农民有效降低灾害性天气给土地托管经营主体和农户带来的损失。
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服务,贵港市供销社把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与创新供销社职能、拓展业务领域有机结合,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以购买服务形式,实现合作社为农民代管粮田,较好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经营分散、种粮效益低、农技推广难等问题,为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探索了新路子。据测算,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粮食销售价格可提高10%左右。通过农资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和订单预约,生产全程成本可降低10%—15%,农户不仅获得了更多的种粮收益,还为外出务工提供了条件,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供销社通过提供种苗供应、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机耕、机播、机收和农产品购销等全程服务,带动产业融合,有力促使农资经营服务从单一农资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向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新品引进等延伸服务,推广高效肥、低残留农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生产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如万家丰种植合作社开展无人机植保服务,日作业面积可达400亩,较人工作业相比,速度提高40多倍,农药使用量减少20%,节约费用40%,防治率达96%以上。
桂讯
新闻推荐
2015年7月上旬,公安机关对港北区港城镇党委书记庞雄伟执行逮捕。至此,港北区港城镇党委、政府班子中党委书记、镇长李杨、副书记植剑东和龙宛丰、镇长助理江燕进等人,在2014年至2015年间因...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