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光芒照千秋

广安日报 2016-03-13 02:17 大字

□蜀东泊客

【作家名片】

杨益言,1925年生于重庆,原籍四川武胜县。中共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遭缉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了一部书,百度搜索得知再版了51次,发行量800多万册,是印刷数量最多的图书之一。根据国内图书市场的现状,加上盗版,说它有1000万册也是不算过分的。这本书原来有三个作者,署名是二人,如今还有一人尚在,80高龄了。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少有的将时代的烙印用小说的方式成功嵌入历史的身体力行者。这部书的名字叫《红岩》,这位健在的作者叫杨益言。

二十年前在课堂上学习《在烈火中永生》相关章节,由此及彼,知道了《红岩》,以及它的作者之一杨益言就是我们武胜人。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作者离我们很远,我们仅能心向往之、崇敬之。彼时乡下视野狭窄,找不到几本书来看,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让那个时代喜欢读书的人对所看到的书有一种“饥渴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感觉。不然书多了,眼睛都看花了,又如何去选择呢?

1997年《玉垒》诗社成立十周年之际,笔者在参会时遇到诗人穆仁先生(杨本泉),得知他竟然是杨益言的胞兄。先生送我他著的《偶得诗话》和现在已经改为《中国微型诗》期刊的《微型诗》报,还将笔者的习作发表到《微型诗》类似于“诗歌群星谱”的栏目上去。这次会议,将我与文坛大家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在武胜诗人冯林《两见杨益言》一文中,作者告诉了读者杨益言的近况,也说到了杨益言因为在小说中丑化了美国人的形象,以至于两次想到美国去都被拒绝的事情。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竟容纳不下一个作家的反面描写。这究竟是把美国写痛了,还是美国自己太小气了,只有美国自己才知道。

在中国历史上,对一个人的成就,多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来评论,且认为中国泱泱数千年的历史,就只有两个半人做到了,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曾国藩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而广受争议,故最后被称为半个“三立”之人。《红岩》作为一部新时期的长篇小说,不在此之列。有人将它与《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旗谱》《创业史》《三家巷》《洪湖赤卫队》《红日》《铁道游击队》《抉择》一道并称为“十大红色小说”,高居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之首,影响教育了新中国的几代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作家创作出了许许多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和小说作品,有的将人物拔得很高,搞得几乎脱离了实际,这多半只能吸引对故事情节感兴趣的青少年,要是让那些对实际情况略知一二的成年人来看,说不定扭头就走了。小说《红岩》在创作手法上肯定也使用了“张冠李戴”“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等技术,但贴合人物的实际形象。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将江姐、许云峰、齐晓轩、余新江、华子良、双枪老太婆、徐鹏飞等正反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不显单薄。尤其将在狱中这一特定环境下,与所接触到的国民党看守所上下人员作斗争的详细经过写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这也是一个作家写身边人和身边事,写自己熟悉的事才有更大成功几率的有力佐证。也许正是如此,这部作品才会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共产主义的红色奇书”。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2007年度中国文化部和财政部送书下乡活动中,《红岩》名列其中,当仁不让地又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向千千万万的读者群。无论历史的活页怎样地不断向前翻阅,看来《红岩》这一页墨迹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绕不过去的。

一部经典作品的形成,一是需要作家本身长时间的创造和打磨,同时也离不开大家的集体智慧。百度“红岩”可知,小说《红岩》能够成为经典小说,除了它的署名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写作外,还有一个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署名的作者刘德彬也做了不少工作。出版社相关编辑同样做了不少修稿润色的工作,这些都应当让读者有所了解才是。

去年欣闻武胜县正在修建杨益言故居,拟将其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实话说,修故居是一件好事,它能让本土学子和后人知道当地也有值得大家效仿的榜样和楷模,不需要尽从历史教科书上去搬那些有距离感的成功人士来学习。在此,笔者要为当地政府的所作所为点赞。

新闻推荐

“两化互动”释放发展新动能

□武胜记者站闫金强本报记者刘婧胡苗在广州务工多年后,华蓥市双河街道办事处杜家坪村的返乡农民工陈红艳,在该市工业新城的一家电子企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与陈红艳一样,就近就业的“返巢”农民工...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光芒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