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村晚”欢乐多

阜阳日报 2017-12-28 10:02 大字

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武艳

“给咱农民办的首届‘村晚\’要开始了,热闹得很。”12月24日下午14时许,颍东区新乌江镇及周边乡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辛家湖安置区文化广场。一阵“咚咙”锣鼓声响,红、黄舞狮登场,广场内很快就挤满了坐着的、站着的观众。

花鼓灯《春到花鼓乡》、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快板《夸夸咱们的新乌江》、舞蹈《王三姐赶集》、杂技《蹬鼓》……来自太和、颍上、颍东、临泉的艺术团体,纷纷登场表演节目,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演出,引得台下掌声不断。

早在一个月前,颍东区委区政府、市文广新(体)局着手为本次活动选点时,新乌江镇的村民就奔走相告:“这是咱全市第一届农民‘村晚\’,节目都是各地文艺团体精选的,难得一次机会,到时去看看。”

周边群众满怀期待,主办方也为此精心准备。“作为首届‘村晚\’,我们从半年前开始筹备。”市文广新(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首演质量,他们先后在全市各地文艺团体进行调研,挑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优质节目,整合资源打造一台晚会。于是,颍上花鼓灯、临泉杂技、太和舞狮等表演团体汇聚新乌江镇。

“农民‘村晚\’得有咱农民朋友参与。”不少群众的呼声,得到主办方回应。演出当天,颍东区群众身边的明星——农民歌手李刘标、农民唢呐手谢明明,分别表演了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唢呐《正月十五闹雪灯》,这让演出更加接地气,在场观众倍感亲切。

寒冬午后的暖阳中,两个小时的演出,始终贯穿“建设美丽乡村展示民俗文化风情”的活动主题,并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内容,向6000余名观众宣传十九大精神。“演出很好,看到了很多平时看不到的节目,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全程观看演出的群众杜娟娟说,搬到安置区生活的这几年,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大家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我们镇共建了4处休闲广场,开展了多次文艺活动,很受群众欢迎。”新乌江镇党委书记陈怀友介绍,近年来,新乌江镇结合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把公共设施建起来,把文艺活动引进来,让村民在文化惠泽中受益。

“首届‘村晚\’活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预期效果。”市文广新(体)局有关负责人说,活动联合太和、颍东、临泉、颍上等地的文艺团体,整合乡镇文艺节目资源,锻炼了基层文艺队伍的同时,也展示了农村文化蓬勃发展的景象。下一步,将总结此次活动经验,在有条件的基础上,陆续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此项活动,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新闻推荐

8个项目晋升省级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本报记者郭晓林实习生万琳短短一年间,坟台唢呐、颍上琴书、金裕皖酒酿造技艺等8个非遗项目,从第四批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行列中,升级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快了...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