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焦岗湖畔种草皮

阜阳日报 2017-12-11 09:47 大字

本报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初冬时节,寒风瑟瑟。记者来到颍上县鲁口镇朱台村时已近中午。在焦岗湖南岸的瑞林家庭农场草坪基地,满目葱茏的大片草皮展现在眼前,如绿色地毯般延伸到天边。眼下,正值草皮收获时节,二三十位村民在寒风中铲起草皮,捆扎成卷,有序码放在地头,等待装车外运。

绿化草皮收益高

中午时分,大雾刚刚散去。记者在路边放眼望去,成片的草坪与焦岗湖面几乎水天一色,干活的村民热情高涨,他们头戴棉帽,身着棉衣,腰间系上一大团彩绳,十人一组,一人拉着压地机在前,切割机紧随其后,按照一定的尺寸将草皮整齐划一切割成块,人工收草队紧跟其脚步,将铲起的草皮堆叠捆扎在一起,一卷卷地放在耕地里。

胡启典是瑞林家庭农场这片3000多亩草坪基地的负责人。看着即将装车外运的草皮,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要不是大雾天高速封路,大货车早就到了。今天这批货有20多万平方米草皮,全部运到江苏沭阳,货值100多万元。”

胡启典是鲁口镇人,早前一直在外务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经营,在杭州成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手里有钱后,他总想回家做点儿什么。

“一次和朋友聊天,得知淮河对岸的寿县大规模种植草坪,市场效益不错,我也想回家尝试一下。”胡启典告诉记者,朱台村地处淮河北岸、焦岗湖南侧,土质为沙土地,比较适合种植草坪。没想到,把想法和老乡一说,大家都很感兴趣。就这样,十多户人家合作成立了瑞林家庭农场,今年秋季种上了百慕达、黑麦草及百慕达黑麦草混播草坪。眼下,这片草坪已进入收获期。

“百慕达每平方米卖4.5元,黑麦草每平方米卖5.5元,百慕达黑麦草混播草坪稍贵一点儿。”胡启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和一年收两茬算,每亩草坪一年可收益6000多元,比种庄稼效益高出很多。3000多亩草坪的年销售额可达2000多万元。

“种草坪,第一年投资最多,种过之后根部一直深扎在地里,后续投资就少多了。”胡启典告诉记者,整个草坪基地投资达1800多万元,如果市场走势好的话,明年他与合作伙伴就能收回本钱了。

留守村民有钱赚

湖边草坪种起来了,经济效益比种庄稼好,当地不少村民从中受益。贫困户洪维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把土地流转给瑞林家庭农场后,每天都来草坪基地打工,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

“我家有7亩地,流转后每亩地一年地租1050元。”洪维维告诉记者,除土地流转收入外,他还在草坪基地干活,每月能挣2000元左右。

朱台村党总支书记朱谷如介绍说,洪维维有轻微的智力障碍,无法外出打工,和妻子一直依靠家里的7亩地生活,每年收入5000多元;到草坪基地干活后,土地流转和打工的收入加在一起,一年能进账3万多元。今年,他们两口子就能脱贫了。

记者在草坪基地看到,除贫困户外,干活的村民普遍年龄较大,他们大多数是农村留守人员。“俺一天干下来,能收入80多块钱;流转土地还有一笔稳定的收入,不用再向孩子伸手要钱了。”56岁的冯希阔是农场的工人了,每天都来基地开压地机,月收入2000多元。

冯希阔的一儿一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留下他和老伴儿,以及刚上学的孙子。不出门打工,家庭经济捉襟见肘,子女在外打工的收入也不多。自从村里办起了家庭农场,他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有草坪基地后,俺们在家也能挣钱了。”冯希阔说。

“在这儿干活的大多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主要负责铲草皮、除杂草,每人每天能挣个六七十块钱,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朱谷如告诉记者,朱台村有6700余口人,外出务工人员占60%,留下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原本经济收入仅依靠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留守人员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

“现在正处于草坪收获旺季,工人需求量较大,连外村的村民都会赶来找活儿干。”胡启典表示,草皮收获期间,草坪基地可以带动百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工资一天一结,直接增加了群众收入。

新闻推荐

颍上供电公司:开展35千伏线路防鸟装置排查及安装工作

11月20日,颍上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组人员为辖区的18条35千伏输电线路铁塔安装防鸟装置,清理线路走廊树障。为了圆满完成此项工作,颍上供电公司从10月29日开始着手准备,安装前期对每条线路进行实地...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