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匿名捐款十余年,十六年如一日诠释“孝道” 卸煤女工陈霞与爱同行

淮河早报 2017-12-15 11:39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严

一名干着脏、累、苦活的卸煤女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对社会,她默默奉献28年,其中匿名为困难学生、家庭捐款十余年;对家庭,她是一名称职的好儿媳、好妻子,照顾瘫痪在床16年的公公,任劳任怨, 她就是淮南好人陈霞。

匿名捐款十余年

1990年,23岁的陈霞来到平圩发电公司粉煤灰公司当了一名“脏、累、苦”并称的卸煤工。上班不久,陈霞便遇上淮南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当时工资微薄的她到处去找公益慈善机构捐款,此后她一直匿名捐赠了十余年。面对这位匿名好人,几家公益机构都想“挖掘”她的事迹,获知这一线索后,记者经过辗转采访,成功报道了第一篇陈霞的感人事迹。

时间太久,已记不清是二零零几年了,记者从市红十字会得到一条线索,有人匿名捐款了十余年。所幸,这十余年来,不管是为全国各地灾区捐款,还是本地一些贫困家庭,大都有她匿名留下的痕迹。经过一系列的线索梳理得知,她是平圩发电公司粉煤灰公司的一名女工,具体班组不太清楚。记者一路辗转坐车、步行找到了她的工作单位,她却以自己做的事很普通而拒绝采访,后来经过反复商量才得到她的同意报道了她的事迹。在采访时,陈霞单位领导和同事都说她性格温和、忠厚朴实,在工作上更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当了解到,她匿名捐款十余年,她的同事们都肃然起敬。

了解到陈霞的家庭状况一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曾询问她,长期捐款会不会影响家庭生活。她却说,自己节省点日子就能过了。

成为志愿者与爱同行

事迹被挖掘后,陈霞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从此她和年幼孩子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的现场。2008年春节前,淮南遭受严重雪灾,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去曹庵、史院看望贫困家庭学生,当时雪下的有膝深,道路难走,陈霞却带着8岁的儿子和两个亲戚家的孩子,每个人拎着一袋礼物一深一浅地跟着队伍,走村串巷帮助贫困家庭。一天下来,三个孩子又累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她却鼓励着、引导着孩子们坚持到底。

2010年春节,她带着儿子第一次随红十字会走进颍上县爱心农民王家玉办的孤残儿童中心,当时该中心条件简陋,她看到后就把身上带的钱都塞给了院长,随后她又向公司女工部介绍中心的情况,在女工部的支持下发动女工们一起募捐参与,不久她就带着大家载着满满一车爱心物资再次来到中心,给孩子们送来满满的爱。此后她连续3年春节来看望孩子们,直到后来中心转交给了政府部门。听说大别山区的孩子们上学困难,她和女工部的姐妹们给孩子们汇去资助款;得知潘集区一所小学一些贫困生需要帮助,她和姐妹们又送去了资助。每次红十字会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再远再忙陈霞总会安排好家里的事带上儿子,精心准备大包小包各种各样的礼物,让孩子与留守儿童交朋友。

在盲人志愿者聂道美家有台老式缝纫机,每每说起来历,聂道美总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这台机器就是陈霞送给她的,两人也因此结了缘。

2012年,陈霞在和市红十字会一起看望潘集区夹沟镇老庙村坚持做爱心鞋的聂道美时,得知聂道美的“好助手”一台老式缝纫机坏了,但又买不到新的。陈霞二话没说,没几天就把自己结婚时的陪嫁、还一直使用的一台老缝纫机送来了,这可高兴坏了聂道美。后来缝纫机出毛病了,陈霞及时赶来想尽办法修好了机器。

看到爱心老人谢海顺肚子太大,没有合适的衣服,大冬天还敞着怀,陈霞拿来爱人的大棉袄、宽松的衣服,还从工友那找来肥大的工作服,一一给老谢试穿,直到里里外外给老人配齐穿暖。

十六年如一日诠释“孝道”

陈霞的公公直到去世,都还在说陈霞比自己的闺女还亲。陈霞出生在普通工人之家,爱人也是公司的普通员工,婆婆去世得早,公公跟着他们生活,陈霞工作一天十分辛苦,回到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却从来不叫苦叫累。2000年,孩子才4个月大时,她的公公突发脑溢血,不久又摔断了胯骨,从此瘫痪。陈霞就抱着孩子陪公公住在了医院,悉心照料。16年来,公公几乎是一年一住院,但陈霞16年如一日地用耐心爱心细心诠释“孝道”一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定时翻身、擦洗更衣、按摩锻炼肢体、修剪指甲,她还学会了给公公理发,每天忙到夜深人静,但她始终没有怨言和厌烦,侍候瘫痪16年的公公快乐地活到84岁高龄,身上没有一处褥疮,安详地离去。

她的善举不仅赢得了爱人的支持和参与,还影响着儿子和单位的同事,她所在的女工部涌现出一批批爱心妈妈和热心志愿者。如今,陈霞已经退休,她说打算用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公益活动,爱心之路将会被她越走越远。

图:陈霞(左)给聂道美送缝纫机帮其调试机器做爱心鞋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新闻推荐

用心奏响和谐曲甘做百姓解忧人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屈辉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