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卸煤女工二十八年的公益人生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淮南日报 2017-12-12 14:34 大字

“优秀女工”“劳动模范”“文明家庭”“优秀志愿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市中华慈善奖候选人”“市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若将这些殊荣和一名卸煤女工联系起来,你一定会觉得惊叹!伟大来自平凡。这名女工就是市优秀红十字志愿者陈霞。

1990年,风华正茂的陈霞来到平圩发电公司当了一名卸煤工。面对脏、累、苦的工作,陈霞踏踏实实工作了近30年。同事们说,她朴实得像煤炭、热情得似火电,虽然收入不多,但心存大爱,一直坚持做公益、献爱心。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淮南便遭遇了严重洪涝灾害,我拿出不多的工资捐出了人生第一笔爱心款。”陈霞说。从此,她踏上了公益之路,连续数年春节前,拿了工资便直奔市红十字会为贫困家庭捐款。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她:“长期捐款会不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陈霞笑着说:“我们节省点,日子还能过得去;但困难家庭,若不帮上一把,他们的日子就更难了。”

后来,陈霞申请加入了市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能做的事情更多了。2008年春节前,淮南遭遇严重雪灾,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下乡看望贫困家庭学生。她带着8岁的儿子和两个亲戚家的孩子,每个人拎着一袋礼物,与贫困家庭的孩子结对子。一天下来,3个孩子又累又冷又饿,见孩子们实在走不动了,她就鼓励、引导孩子们坚持到底。

2010年春节,她带着儿子第一次前往颍上县王家玉孤残儿童中心,将身上带的钱全部捐给了中心。后来,她争取公司女工部支持,发动女工一起募捐,为中心送去了一车爱心物资。此后,她连续3年春节前往中心看望孩子,直到后来中心交给了政府部门,改善了条件。2012年,在看望潘集区夹沟镇老庙村坚持做爱心鞋的盲人志愿者聂道美时,得知聂道美的“好助手”一台老式缝纫机坏了,但又买不到新的。陈霞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结婚时陪嫁的一台老缝纫机送去了,这可乐坏了聂道美。后来缝纫机出毛病了,陈霞及时赶去想尽办法修好了缝纫机。看到爱心老人谢海顺没有合适的衣服,她拿来爱人的大棉袄、宽松的运动服,向工友找来肥大的工作服,一一给老谢试穿,直到里里外外给老人配齐穿暖。

陈霞婆婆去世得早,公公一直跟着她和丈夫生活。2000年,公公突发脑溢血,不久又摔断了胯骨,从此瘫痪。陈霞抱着4个月大的儿子陪公公住在了医院,每天忙到夜深人静。瘫痪16年的公公快乐地活到84岁高龄,身上没有一处褥疮,安详地离去。

心存大爱,热心公益。她的善举不仅赢得了丈夫的支持,还在儿子心底烙上了爱的印记,儿子成为一名小志愿者。她的行动感染带动着单位同事,涌现出一批批爱心妈妈和热心志愿者,让志愿者“风景”发展成为“森林”。

新闻推荐

用心奏响和谐曲甘做百姓解忧人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屈辉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