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恒 视群众如亲人扶贫工作尽全力

阜阳日报 2017-06-29 15:26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武万勇

对接68家企业参与扶贫,申报“六个一”特色种养帮扶264户、82.8万,小额信贷发放84户、406万,中石化产业扶贫资金135户、150万,实现2016年度766户贫困户、1752人顺利脱贫,李庄村、团结村脱贫摘帽……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颍上县谢桥镇扶贫副书记张恒的努力。

2016年3月20日,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张恒来到谢桥镇挂职,从上任之日到2016年底,他的足迹遍布全镇14个村,写下了3大本扶贫笔记,总结出一套“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方式。

“岗位是责任,群众是亲人”

2016年,张恒初次走访姜庄村,来到贫困户姜之德家中。姜家6口人,4人患有眼疾,生活艰难。“年轻人,你来农村受得了这苦吗?别是应付下就走了吧。”面对姜之德的质疑,张恒淡定而自信地说:“大爷,咱等年底再看看你家有啥变化。”

走出姜之德家两间破旧砖瓦房,张恒心中就有了规划。“老人家想通过种蔬菜脱贫,这个可以帮他实现。”如今,姜之德家附近的5亩地种上了蔬菜和西瓜,还享受5000元的政策补贴,同时申请的小额信贷5万元投资到村里的永通养殖场。“一年下来有3万多块钱呢。”姜之德高兴地说:“张书记说话俺信。”

张恒说,扶贫工作对象是贫困群众,与他们打好交道,各项工作就比较容易开展。“来到这里,岗位就是家庭,群众就是亲人。”张恒说,扶贫干部不仅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更重要的是能办成事。

驻村扶贫以来,张恒基本没有了节假日。白天,他奔波在田间地头、村庄社区,忙碌着重点脱贫村和脱贫户的事情;晚上,他上门走访村干部和农户,聊工作、拉家常,边听边记录每村每户的脱贫意愿。

刚挂职一个多月,张恒就主持编制了《谢桥镇扶贫工作三年规划》、《谢桥镇产业扶贫方案》、《谢桥镇产业扶贫一村一品规划》。此外,他积极为贫困村申报自来水项目,解决了100多户村民清洁饮水问题。“张恒书记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实干精神。”颍上县谢桥镇扶贫办主任王佩廷说。

“产业发展了,才能挖走‘穷根\’”

张恒在扶贫工作中总结道,要做好扶贫,不能把资金一发了事,要帮村民找到致富思路,选好致富项目,“产业发展了,才能挖走‘穷根\’”。

去年8月,谢桥镇一家占地80亩的无花果种植园销路不畅,张恒施策帮助打开局面,不仅精包装的鲜果打入了高端市场,无花果果脯、果酒等更是供不应求,每亩纯收入达上万元。张恒对种植园负责人郭远庆说:“有了效益咱得带动一批贫困户。”

于是,30户贫困户走进该种植园中打工,另有15户贫困户入股。不过,张恒看到种植无花果的市场潜力。他通过申请中石化扶贫项目资金,建成了200多亩中石化谢桥镇无花果基地,进一步扩大当地的无花果产业。

在发展种植的同时,张恒还得知李庄村、团结村有许多贫困户有养羊的意愿。李庄村郭永波是有名的养羊能手,在吉林省延吉市建有一个大型的养羊基地。张恒与村干部们驱车近2000公里来到延吉,邀请郭永波返乡带动群众养羊。

去年8月,李庄村迎来郭永波引进来的第一批1000多只绵羊,随即成立养羊合作社,吸纳16户贫困户代资入股,28人在场内常年打工,村里还筹资购买了100多只“扶贫羊”发放到10多户贫困户家中饲养,一个养羊的产业在贫困村发展起来。

依托种植、养殖结构调整基础好的优势,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目前,谢桥镇发展无花果、红叶石楠、红缨高粱、鹌鹑养殖、稻田养虾等规模种(养)植基地16个,产业发展成为谢桥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做细做实扶贫工作

一年多来,张恒走村入户,大量调研,逐渐探索出一条“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成效精准”的扶贫之路。“把贫困户按劳动能力分为强、中、弱三类,每一类确定不同的帮扶项目。”张恒说,这样才能做到精准施策,保障每个贫困户顺利脱贫。

在扶贫工作中,面对一些劳动能力缺乏的贫困户,张恒的回答:“一个群众也不能落下,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才是真扶贫。”贫困户卢俊,丈夫因病去世,儿子上高中因为家庭变故得了自闭症,接连的打击让卢俊几乎垮掉。见此状况,张恒发动镇村干部献爱心,不仅为母子俩送去1万多元爱心善款,还协调村里给卢俊安排了环卫工的岗位,每年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帮其重树生活信心。

张恒深知下一步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成绩只属于过去。“还要继续把扶贫工作做实,把实事做细。”张恒说,要坚持以务实的精神,为顺利实现谢桥镇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奉献力量。

新闻推荐

喜看村小新变化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程士刚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