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文化同行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武海军 刘铭 王海涛/文 本报记者 郭海洋/摄
在脱贫路上,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可忽视。去年以来,阜阳市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中的优势,调动各地干群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文化扶贫的活力,促进农村文化面貌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改观和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为文体活动开展搭建平台
去年以前,颍上县西三十铺洪单村还有不少烂泥路,一到雨季,出门行走非常不方便。今年,洪单村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投入使用,硬化的路面,吸引村民自发跳起了广场舞。广场内,设施齐全的健身器材,为孩子们打乒乓球、篮球提供了场所和设备。“文化广场建起来后,不仅村民们的文体活动多了,县、镇组织送戏下乡活动也有了场地。”西三十铺洪单村村干部李华普说。
2016年以来,颍上县脱贫村和拟脱贫村,陆续享受到新建文化活动场地带来的丰富生活。据介绍,2017年,颍上县整合资金近780万元,用于30个今年拟脱贫村的文化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文化扶贫“七个一”标准,建设文化广场,并配备相应设施,为各类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搭建平台。
据了解,“七个一”标准分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即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全面提升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按照“七个一”标准,今年将继续推进2017年度全市174个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截至5月底,颍州区15个贫困村已全部完成任务;临泉县36个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已完成24个,预计7月底前全部建成;其他各县区在已完成基础上,正在建设或规划中。
各地创新文化产业扶贫内容
文化扶贫重在改善民生,培育发展文化特色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心里乐了,而且对未来更加充满向往。
近年来,临泉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开发了一系列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岗位,解决了大批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去年年底,临泉县长官镇贫困村王营村与安徽孟府家有限公司合作,吸纳本村及周边村庄贫困户从事手工艺品编织工作。贫困户王大姐说:“一天能挣五六十块钱,比光在家种地强多了。”
“在开展文化产业扶贫过程中,临泉县为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对吸纳3个贫困户的企业补贴贫困户工资的20%。”临泉县文广新旅局(体育局)副局长李珍华介绍,临泉县还利用农家乐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根据每个农家乐的星级标准和可接纳的贫困户数量,给予每个农家乐3万至8万元不等的奖励;为临泉县132处文物保护单位吸纳贫困户做文物看管员,每人每年可获得3600元补助。
在太和县,文艺扶贫剪纸培训班、刺绣培训班相继开班,吸引了许多农村妇女的加入。太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浩华说,这类培训主要以实用技术为主,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随着本地剪纸、刺绣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创业脱贫的机会,从而实现文艺扶贫。
文化扶贫重扶智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文化扶贫不同于一般的扶贫,不仅要提高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满足其精神需求。4月29日上午,2017年阜阳市扶贫扶智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首场在临泉县长官镇王营村正式亮相,豫剧《抬花轿》、快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川剧《变脸》、舞蹈《春到花鼓乡》等形式多样的节目,让现场400多名观众拍手叫好。
“通过在贫困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真正将当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士气鼓起来,将广大文艺工作者助力扶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展示本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贫困群众的精神层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同志说。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今年,阜阳市将继续实施“送戏进万村”等惠民活动,确保每年为每个乡镇送6场、每个行政村送1场正规演出。同时,继续做好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活动。李珍华说,临泉县将在完成全县各村“送戏下乡”任务的同时,对96个贫困村再多送一次戏。
按照阜阳市2017年脱贫攻坚文化工程任务,阜阳市将继续壮大文化人才和志愿服务队伍,强化文化扶贫工作力量;推进形成“一县一特色”“一乡一品牌”“一村一团队”的文化发展格局,以活动惠民为抓手丰富文化生活;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资源,对非遗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发展,借助文化的力量扶贫扶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陈险峰饶瑞南)笔者从国网阜阳供电公司获悉,截至目前,阜阳电网主网共投运110千伏及以上扩建、新建输变电工程8项,新增变电容量10.4万千伏安,新增线路149.6千米,超计划完成上半年任务,进一步丰富了阜阳电网...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