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就业促扶贫
[摘要]本报记者 杨静文/文 穆可亮/摄
工人在颍商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工地搭建环窑棚。
拨出专项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入股新建企业,吸纳当地留守妇女和老人就业,向贫困户传授一技之长,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近日,记者在颍上县谢桥镇采访时发现,随着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落实,当地形成了产业带动贫困户、企业发展促就业的良好氛围。
入股企业获分红 扶持贫困户增收
仲春时节,记者来到位于谢桥镇刘桥社区的颍商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这家总投资8000万元的企业由颍上县上海商会投资建设,于去年7月开建,如今项目主体已经完成,今年5月开始试生产。
“选择在谢桥投资建设这条生产空心砖的轨道窑炉,主要是因为这里具备煤矿资源优势。我们主要的原料是煤矸石和黏土,这些都是煤矿开采的辅料。我们开发这条生产线既有环保节能意义,又具有经济效益。”企业负责人周连国告诉记者,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可达7000万元以上。为回馈当地政府的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当地扶贫工作。“因为我们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需要的工人并不多,还有技术要求,所以我们参与扶贫工作主要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开展。”周连国介绍说,谢桥镇政府已向县扶贫办申请了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作为当地28户困难群众的入股资金,每年12月,他们会把分红支付给镇政府,由镇政府统一为选定的贫困户打卡发放。
“随着企业的发展,分红会不断增加;以后,我们还会探索通过其他的方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促进谢桥经济发展。”周连国说。
劳动密集型企业 吸纳贫困户就业
与颍商新型节能建材不同,位于郑庄社区的颍上县宏发手袋厂则通过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及老人就业。
今年38岁的窦艳美已在手袋厂工作4年了。对她来说,这份工作工资不少,离家又近,她非常珍惜。“老公和婆婆去世后,我带着两个孩子和公公一起生活,因为公公年纪大了,只能帮我看看孩子,家里的生计就靠我一个人维持,为了让孩子吃饱肚子还能上学,我几乎每天都会加班。”窦艳美告诉记者,厂里实行计件工资,对她这样家庭困难的工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只要有空闲,她就在厂里工作,因为工作环境好,又管一顿午饭,她每月都能拿到三四千元工资。现在孩子大了,大儿子已经上高中,她靠着自己的双手就能养活一家人。
“镇政府向县扶贫办申请了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在我们企业为20位困难职工入股,除了给他们提供分红帮扶外,企业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企业负责人宋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200多名职工,其中,贫困户20余户;今年,企业投资300万元扩建厂房,未来还要再招工300人,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
学到一技之长 增强贫困户致富本领
同样在郑庄社区,流转土地发展甜瓜种植的郑田菊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2015年10月,从上海打工归来的郑田菊夫妇在家乡流转了200多亩地,建起了成片的大棚,种植甜瓜、西瓜、哈密瓜。经过一年多发展,她如今已流转土地500余亩,仅特色甜瓜一项的产值去年就达180余万元。
自己发展的同时,郑田菊积极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就业创业。今年48岁的张洪亮是从邻近吴海村慕名而来的贫困户。他妻子患病、自己又因工伤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周边打些零工维持生计。自从来到郑田菊的种植基地打工,张洪亮学到了许多种植技术,对生活恢复了信心。“我打工一天能挣80块钱,还能学到种植技术。接下来,我准备自己流转土地,发展甜瓜种植。”张洪亮说,他有信心摘掉自己的贫困户帽子。
“我们发展大棚立体种植模式,在周围十里八乡还是头一份,种出的甜瓜肉甜多汁,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很好。现在,基地已吸收了几十名贫困户就业。未来我希望扩大种植规模,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增收致富。”郑田菊说。
新闻推荐
雪涅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