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养猪致富 不忘带动村民增收

阜阳日报 2016-12-12 11:02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王雪洁/文 通讯员 武万勇/摄

工人在养猪场里打扫卫生。

在颍上县,说起养猪大户,不得不提起崔文竹,这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通过不断努力,从一个普通的养殖户变成了颍上县的养殖带头人,走出了一条靠养猪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创业路。他是安徽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安徽省青年致富带头人,也是阜阳畜牧业协会副会长、颍上县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更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的领路人。

养猪致富领头人

   年,崔文竹开始在养猪行业小试牛刀,但效益并未如预期的好。“养殖行业有一定的周期,只要能坚持下来,一般都能盈利。”崔文竹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学农业经济专业出身,对市场行情有所了解,遇到低迷的市场行情并没有对他产生太大的影响。

好事多(。养猪前期的亏本经营又碰上市场行情低迷,亏本时间延续了许久。“损失期长达一年半之久,一年损失了万元。”崔文竹说,当时的亏损很大,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坚信,任何行业都会有起有伏,只要把猪养好,一定会有好的时候。

随着市场行情好转,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崔文竹的养殖场从一个变成了三个,养殖数量也从最初的头母猪增加到近万头猪。在众多养猪户的推荐下,他当选为阜阳畜牧业协会副会长,由一名当地养猪大户变成了养猪领头人,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种养结合齐发展

规模大了,收益好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养猪粪便的处理问题一直令人头疼。”崔文竹说,虽然安装了粪便处理设备,但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了他最操心的事。为解决这个问题,崔文竹没少花费工夫,到外地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加强与大公司的合作……

记者在崔文竹的养猪场看到,猪栏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网架隔开,干净的地面显示出猪场的环境,也没有刺鼻的异味。记者来到位于颍上县六十铺镇五十铺村的养猪场,听崔文竹讲述他的解决方案——种养结合,发展循环经济。“把种植和养殖结合一起,既能解决猪场的粪便问题,又能促进种植行业发展,在致富增收的同时,改善猪舍周边的生态环境。”崔文竹介绍说,去年他流转了亩土地种植优质水果,其中,一期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已经建成。这样,各种粪便得以循环利用,猪舍环境逐渐变好,猪生病的少了,肉质也有所提高。

带动村民助扶贫

   发家致富后,崔文竹不忘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发展。崔文竹一面加快发展、扩大规模,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一面把养殖技术传授给农民。“崔老板人好,做事实际,从不保守。”岁的洛岳是养猪场的一名普通工人,年之前一直在北京打工,在朋友的介绍下回到家乡,在崔文竹的养猪场务工。

“我现在的工资不比在北京少。”洛岳告诉记者,他一直从事养殖工作,以前在北京每年可以收入5万元,现在回到家乡,跟着崔文竹干,收入没有减少,还能学到新技术。像洛岳这样的当地村民在崔文竹的养猪场里有近人,实现了就近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在我们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向贫困户流转土地、增加用工,帮助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颍上县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介绍说,崔文竹成立了颍淮农业养殖合作社,带动了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每年可增收元。

种养循环可持续

   说起崔文竹,无论是当地村民,还是合作商,都对他赞誉有加。“他是一个做实事的人。”安泰农业集团董事长、安徽猪业协会会长杨勇如此评价崔文竹。两人从年开始合作,杨勇看着崔文竹一步一步发展成如今的地方养殖大户。“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还能踏实做好养殖工作,带领乡亲一起发家致富,这不容易。”杨勇说,看中了崔文竹的能干和踏实的态度,公司才选择与其合作多年,并将长期合作下去。

谈及下一步打算,崔文竹说,他正在不断创新生态养殖模式,探索采用“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扶持农村贫困户。目前,公司打算与安徽安泰农业集团深入合作,建设3个大型养猪场,预计每年养猪数量可达万头;同时,利用处理后的粪便种植的亩猕猴桃也将在明年结果,实现种养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闻推荐

大干部群众加紧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目前,全县61万亩水稻已收割过半。图为10月9日,王岗镇蔡郢孜村村民蔡兰寿在田间收割水稻。  &nbs

金秋十月,水稻成熟,一派丰收景象。连日来,颍上县广大干部群众加紧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目前,全县61万亩水稻已收割过半。图为10月9日,王岗镇蔡郢孜村村民蔡兰寿在田间收割水稻。特约摄影王林洪...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