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颍上开启“医养结合”新模式

阜阳日报 2016-11-23 15:51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徐东升 曾庆明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分离,造成许多老人经常辗转于养老院与医院之间,这不仅增加老人的身体负担,也增添了老人亲属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颍上县人民医院不懈探索解决这一难题,走出了一条医养技术集成养老新型模式的“医养结合”新路子,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

近日,记者在颍上县人民医院南区看到,诊疗室、住院室、护理室及各式各样的医疗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医护人员不时走进医养科病房,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叮嘱老人生活上要注意的细节。

颍上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培刚向记者介绍:“所谓‘医养结合\’,就是根据老人的身体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生活套餐、饮食套餐、医疗套餐,有机实现医养互转,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让老人们养的幸福开心、医的安全科学的一种养老模式。”

今年元月份,80岁的方大爷听说县人民医院正在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便主动提出申请入住。“孩子都在外打拼事业不能常回家,请保姆担心靠不住,住养老院又怕环境不好。”方大爷说,但是在这里就不一样了,不仅有一般养老院的设施,又有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价格也能接受,比请个人在家照顾舒心多了。

“在这里,我们会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针对普通老人设定每日‘五餐两水\’,即早中晚三餐,上午九点半、下午三点营养餐和睡前饮水、起床饮水;针对特殊老人制定个性化营养餐,每餐五色、每日五谷。”颍上县人民医院医养科负责同志说,通过饮食饮水改变老人体质状况,从而达到食疗的效果。

为了促进患者之间相互心理支持,利于疾病康复和治疗,医院还根据老人的病情、病种、身体自理状况分区医养。自理老人属“颐养区”,心脑血管后遗症、高血压等患有慢性病老人属“康复区”,临终关怀和绝症晚期患者属“安静区”。针对老人孤独、失落等心理状况,医院导入心理疏导和干预机制,帮助老人逐步走出心理阴影。

“除此之外,每个分区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值班,对于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来说,大家更加安心。”颍上县人民医院医养科负责同志说,曾经有天晚上,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突发脑血栓,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对其进行救治,使其脱离了生命危险。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被养老人群以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为主。像我们的父辈,多子女,以子女养为主,但是我们的子辈,上有4-8个老人,下有2-3个孩子,将无力赡养老人。”杨培刚说。

正是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颍上县人民医院南区早在2013年初就和阜阳市老年公寓共同组建了“医养结合”研究小组,初期在阜阳市老年公寓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试点;2014年6月,经市卫生局批准,正式成立阜阳红叶林老年护理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今年1月,“医养结合”模式正式在颍上县人民医院应用。

目前,颍上县人民医院的医养技术集成新型养老模式,即将医疗和养老有机结合的养老模式,已经在安徽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同,并申报了科技进步奖。

“下一步,我们将会继续探索‘医养结合\’之路,争取增加更多的投入,增设更多的床位,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档次,满足群众的健康养老需求,使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健康、充实的老年生活,在和谐、愉快中度过自己的银色年华。”杨培刚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失信名单公开曝光 迫使老赖主动还款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李斌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