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广无人机 未来有信心

阜阳日报 2016-11-23 15:49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宋玉洁

在颍泉区周棚办事处,管海植保专业合作社小有名气,使用无人机是他们的独特优势。合作社社长管海是位90后青年,他瞄准新市场,购置无人机,推广新型植保方式,成为阜阳市首批引进无人植保机的先行者之一。

大学生村官有眼光

1990年出生的管海,原本是颍泉区周棚街道办事处周营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了几年,对于农村的状况、农民的心声有一些了解。传统植保方式耗时费力,许多农民对此感到困扰。我常想,如果能推广一种高效便捷的植保方式,让农民种地更容易、更省劲就好了。”

管海从网上搜索信息,然后又到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实地考察走访,最终,一种植保无人机吸引了管海的目光。“无人机用于植保作业,具有高效、环保、先进、安全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管海告诉记者,他一直有自主创业的想法,植保无人机便是一个结合了市场需求的好项目。

“阜阳被称为百亿江淮粮仓,粮食种植面积大,而且地处平原、地势平坦,非常适合无人机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农用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已经普遍应用;在国内,用无人机植保还是近几年兴起的新事物,但发展势头很快,市场前景广阔。”管海说,经过细致思考和市场调研,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于是,当机立断,卖掉家里的一套房子,筹集了40万元,从深圳高科新农有限公司订购了两架无人机。

对无人机的未来很有信心

两架“新农牌”植保无人机被管海买回来后。管海并不着急开拓市场,而是首先招募机械手,培训操作无人机的技术人员,“在咱阜阳,无人机是新鲜事物,操作安全可控是第一位的。植保无人机不同于小孩子玩的遥控飞机,这种机器售价贵,构造精密,并不容易上手,学习起来要认真用心,操作起来也需要十分精细。”经过两三个月的培训学习,管海植保专业合作社的5名技术人员已经熟练掌握了无人机的拆装、维修和操作技术,为接下来的无人机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颍上县谢桥镇、颍州区马寨乡、颍东区正午镇……今年春季以来,管海植保合作社的无人机飞到了阜阳的8个县市区。除了本市,合作社的无人机服务还向全国许多地方扩展:今年8月份,合作社的无人机飞到了湖北荆州;今年9月份,无人机又飞到了六安。截至目前,合作社的无人机作业规模达到1万多亩。

管海告诉记者,相比传统植保方式,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每天能喷洒300余亩土地,这是传统人工无法相比的。其次,它具有省时省力、节水节药等优点,能有效节水约90%,省药约20%,还可以实现人机分离、人药分离、精准喷洒,避免了喷施农药对工人健康的伤害。此外,传统的轮式机械只适用于矮秆作物,轮式植保机一下地就会碾轧作物、造成损失,无人机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损坏禾苗。“小麦作业一亩地10元钱,水稻作业一亩地12元到15元,玉米作业一亩地15元。虽然无人机是新鲜事物,但市场的认可是明朗的,我们在服务好现有客户的同时会努力扩大业务规模——我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新闻推荐

员 武海军)11月6日,为期三天的2016年安徽(阜阳) ?敦 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在敦煌圆满结束。据了解,此次活动由阜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敦

本报讯(记者郭晓林实习生刘丽莹王月明通讯员武海军)11月6日,为期三天的2016年安徽(阜阳)?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在敦煌圆满结束。据了解,此次活动由阜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敦煌市文化体育和广...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