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两江总督马新贻

菏泽日报 2022-03-30 06:53 大字

菏泽市往东北方向行走23公里,有个都司镇西马垓村,是个有着3500余人较大的回族村,该村也曾是清朝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马新贻的故里。

据《马氏家谱》记载,马氏先祖马鉴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在武昌任指挥同知,升迁曹郡世袭,居此地建村,起初村名为马家海,简称马海。至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因该村位置居西,又称西马海。后来按习惯的写法,把“海”字又写成了“垓”字,1984年,该村设立为集市。

马新贻生于官宦之家(1821—1870),全家几代皆为清朝官吏。马新贻字谷山,号燕门,又号铁舫,室名尚卿居。他自幼聪颖勤学,13岁便能作诗,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太和、建平知县、合肥知县,及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任职期间,注意兴办各府书院和一些社会福利事业,如筑海宁石塘,修绍兴东塘,浚通三江口等,这在当时也是深得民心的。

同治四年,马新贻奏请皇帝,减免杭、嘉、湖、金、衢、严、处7府浮收钱漕,又请求免除漕运诸无名之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而通过新法征收的漕粮,仅在杭州府即可减少浮收64653石、嘉兴府减少285387石、湖州可减收136866石,三府地总计减浮收米是486906石,可以说少征收如此多的粮食,足以救活两江数以千万计的百姓,而这等功德足以让马新贻名留青史。除此,他在两淮盐政、投身河工、治理水患、平息黄河泛滥及“安庆教案”上,皆显示出其不一般的卓越才能。

他任安徽布政使期间,针对久经战祸,满目疮痍的社会状况,下令招募流民,开垦田地,减少工商税收,发展经济。任浙江巡抚期间,奏章陈述六条急办大事:一、整顿吏治;二、专职兵事;三、删减丁漕;四、兴修水利;五、劳役适当;六、筹办垦殖,倡筑海宁石塘,修绍兴东塘,竣通三江口,请求赦免历年来未完成的钱粮赋税,使沿海一带农业恢复。

担任浙江、福建总督及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的多年时间,又奏折陈述办了六项急需办的大事:一是筹善后养民生;其次防河务在筑堤;三为讲吏治查官方;四是整绿营择将才;五是江防酌留水师和办洋务恪守条约。当时会江暴发洪水,临江一带房舍田园被淹没,他设局分发钱粮,救灾民数万,收养耕牛数千头。马新贻不忘故乡菏泽的乡亲,也常施些小恩小惠。他每次回归故里,总要宴请他的“布衣之交”,以争取民心。

在清同治九年 (1870年)的七月间,马新贻由于身遭捻军张汶祥行刺,因伤势过重身亡。朝廷在西马垓村西北角为他修建了墓地,有墓碑、石牌坊、石马、石羊及石人等,皇上亲赐祭文、碑文,特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谥端敏。另外,还为他修建了马家祠堂、马家牌坊,尤其是马新贻的坟墓保护得比较完好。后来,这些文物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现仅存有一座墓碑。

马新贻遇刺之事,不久就被改编成了戏文京剧《刺马案》,有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编排演出。由此,“刺马”的故事1949年又被搬上银幕,后在香港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其中最有名的版本是张彻1973年导演的《刺马》。王义尚

新闻推荐

安徽小伙制作微陶“火出圈” 希望通过自己作品激发更多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王文化在制作微陶,展示自己的微陶作品最近,安徽小伙王文化火出圈了。这得益于他的微型陶艺作品。在国内国外的短...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