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肖口镇: 发展豆丹养殖拓宽扶贫道路
阜阳市太和县城西部15公里处,紧邻界首市任寨乡,全镇土地总面积57平方公里,5.5万人口。镇内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相当明显。该镇不仅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具有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自1992年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实现“两个提高”,推进“三化”进程为目标,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生猪、养鸡、林业“三项”主导产业建设成效显著,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全镇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镇辖9个村委会,130个自然村,60200人,总面积57平方公里,是太和县唯一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及阜阳市首批重点建设城镇。
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广袤的皖西北大地,有着大面积的大豆种植传统。这种作物种植面积虽大但风险性也高,主要因为在重要生长期容易发生大面积病虫害。蚕食这种作物的害虫以豆青虫最为常见。这种豆虫也叫豆天蛾为大豆主要害虫;豆虫成虫以豆叶为主要食源,啮成孔洞,严重时植株尽成光秆,不能结荚。故人们都把它视为害虫。
变害为宝走上创业之路。这种虫比作物值钱10倍以上!豆青虫从让农民深恶痛绝的害虫摇身一变成了“摇钱树”,成了餐桌上的高级营养品!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事实尽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豆青虫以豆叶为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邢小街村的养殖户王松领却走上了豆青虫养殖之路。据他介绍,豆虫的市场销路非常好,最贵的时候每亩地可收益一万元以上。如今,王松领养殖的豆虫,不仅使自己走上了致富道路,还带领周边贫困群众一起致了富。
身残志坚砥砺奋进谋新篇。2016年偶然的机会,王松领在一次贸易会上,遇到了一位培训老师,他参加了豆丹养殖繁育技术培训班。当年王松领就养殖了5亩地的豆丹,生产和销售都比较顺利,获得了约8万元的利润,这给了王松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2016年12月,王松领注册了“太和县肖口镇顺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扩大种养规模。
天有不测之云。 2017年秋季的一场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地里水位上涨,棚内积水,豆棵被淹死,豆虫死亡殆尽。几个月的付出打了水漂,失望、迷茫、颓废,一段时间里他似乎找不到了方向。别人的风言风语随之也来了。
自强不息洒下汗水收获喜悦。有句话叫做“从哪摔倒就从那爬起来”,王松领的性格就是有一股韧劲,这从他患有先天性的麻痹后遗症,走路都有一定困难,还下定决心干这种植养殖就能看出,在别人身上也许就是办个残疾证,等着吃救济,可他的韧劲决定着要奋斗,要付出,不能向命运低头。豆丹养殖建好温室大棚亩均投入近万元,一年养殖三茬,每茬收入5000元左右,年收入应在15000元,由于雨水大排水不畅,造成一茬的收成降了,这样全年算下来,也进帐了近万元,当年投资成本收了回来。关键是通过两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种植、养殖技术。
政府扶持添力发展步入快车道。村党支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协助专业合作社协议租地400余亩。在肖口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在县经信委的帮助下,投资十多万元为养殖基地架起了高压线路,村委会向县农委争取了小口井项目,为基地旱能浇打下基础。 2018年夏季,为改善基地交通基础设施,村两委积极联系太和县交通运输局项目,为通往基地的3公里道路修建了水泥路面。在各级的支持下,王松领的信心更足了。
2018年为带动贫困户致富,村两委在王松领种植基地旁边,规划出一百亩地,作为贫困户产业扶贫基地,由王松领专业合作社供应豆虫卵,指导农户大豆种植和豆丹繁育,贫困户则负责除草、捕虫,通过这种“园中园”的模式,当年带动贫困户25户,每户养殖面积4亩,每户年收益可达1.5万元,入园贫困户可实现稳定脱贫。
据肖口镇党委书记赵刚介绍,镇计划对豆丹养殖基地给予聘请专家规划设计,包括绿化、亮化,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延伸产业链,把产业园发展成为融“养殖、加工、美食、旅游”一体化的园区,使之有序扩大规模,除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经济外,还能带动当地种植业产业发展。张汝峰文/图
新闻推荐
根据全省行业作风整治工作和改善就医感受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太和县人民医院遵照全市卫生健康行业作风整治和改善就医感受专...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